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正文

天地玄黄观后感

篇一:电影天地玄黄观后感

影片Baraka观后感

Baraka是一部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题材的纪录片。初看就对它静谧深沉的独特气质所吸引。回来查找资料后又了解了关于影片的种种“之最。”导演Ron Fricke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人拍摄小组历时14个月,跨越5大洲深入24个国家150多个地区拍摄其中包括中国、巴西、科威特、美国、欧洲多国及其他国家。该片花费4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投入昂贵的器材(TODD-AQ 70毫米格式)上。这也造就了该片“摄影展级别”的画面为摄影发烧友所津津乐道,再加上无对白纯粹的背景音乐。为该片深刻的立意更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一些疯狂的影评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几年前甚至有人声称如果被流放到荒岛上,唯一愿意携带的电影就是它。

作为一部形式和内涵都是如此吸引人的影片。Baraka所传达的信息量也是极其丰富的。从沐浴在温泉中安闲又目光深刻的猕猴到壮阔雪山。从发达国家繁华喧嚣的街景到落后地区惊人的贫困,从原始丛林中至今还保持着原始生活生产方式的土著到文明古国遗迹的断壁残垣。使人联想到意大利著名诗人雅可布-德-本尼迪克特的名言 “如许亲王显贵与煊赫权势,如许强悍军队和辉煌帝国。转瞬之间,俱已灰飞烟灭 ” 作为一部探讨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的纪录片,baraka没有走上典型“国家地理风”的老路无疑得益于它静谧的表达。没有主题的限制,台词的引导。加强的不只是表现力。同时引起人的深思。当我看到哭墙前俯首的犹太教徒时镜头一闪到圣索菲亚清真寺中试图于真主建立联系而翩翩起舞的苏菲教徒再到红衣主教面对圣棺的深思不禁让我思绪万千。这三大教派对人类文明影响巨大又同源一宗。相互却绝少宽容与爱。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将对方斥为异端千百年来却厮杀不止。都曾创造过自己的文明与骄傲。十字军万里征途收复圣地,一时基督世界欢呼一片,今安在哉?穆斯林大军高举古兰经席卷欧亚,掳掠着异教徒的财富,一时风头无两。今安在哉?这些虔诚的善人标榜自己的虔诚与正统,却走偏了路。而回头仰望他们所引以为傲的正统。今天据矣成为黄沙白骨。再回头看看,这悠扬的音乐,这飘逸的舞姿,专注的神情还有他们眼中和善沉静的眼神。实在想象不出他们在沙场上声嘶力竭不顾一切止对方于死地的恐怖神情。而这样的情景今天依然在,仇恨和杀戮像是紧紧抱住人类这娇弱身体的病魔。反复折磨着无辜的生灵。有了这些,影片中偶然闪过的繁华喧嚣又能有多长久?

篇二:《天地玄黄》观后感

宗教——永恒的灵魂救赎

——观《天地玄黄》有感

遥远的羌笛声,大雁偶尔飞过。天地融为一色,纯白圣洁,雪山之巅,白雪皑皑。静谧的气息将纯白无限延伸到整个世界。这就是《天地玄黄》的开篇。

《天地玄黄》的英文名意思是“祝福”、“呼吸”或者“生命的本质”;而中文译名出自《易经》典故,“天玄地黄”形容天的高深莫测,地的滋养博大。《天地玄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以极为震撼的影像和音乐,呈现出了整个世界的风貌和历史。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自然风貌,不同的废墟与历史,不同的前世与今生。

整部影片的基调是肃穆昏黄的,丰富的镜头组接慢慢将我们拉进了神秘的影像世界。看似简单的画面堆砌,分秒间转换的拍摄镜头让我们从遥远的印度恒河之畔飞转到叙利亚神圣的寺宇之前,而后徘徊在东京繁华的十字街头。镜头不断来回穿梭在人烟罕至的大自然以及熙来攘往的大都会,导演无疑正挑战着我们所认知的这个世界。在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和极具感染力的乐曲的巧妙结合中,语言似乎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多余。如丝竹般的惮乐、铿锵的鼓声,随着镜头的切换,流入的不只是耳朵,更是心里。全片就像一个人类的影集,任由长镜头的推移,缓缓讲述我们的世界。它没有特定的故事,却有一种寓意暗含在画面背后,没有主题的限制,台词的引导,但却真切地传达了对于这个时代的思考,用最清晰而直接的视角使观众直接感官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1.背叛自然

群山峰峦间的云海时而如涓涓溪流,时而似滚滚黄河,飞流直下的瀑幕让人身觉神域,水天一色的湖水美妙绝伦,从喜马拉雅到中非草原,从印尼婆罗摩火山到夏威夷国家火山公园,电影展示着广阔奇幻的地球画面,大自然的磅礴大气、神秘莫测一览无余。自然历史,人文地理,地质奇观??宏观变迁的背后隐喻着深意,星辰北斗,天地轮回。自然创造奇迹,他们没有语言但能真切地感知生命,他们没有动作却能造就信仰文化。 从静谧的佛教寺院出发,晨曦光芒牵引我们回归到远古文明,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在阳光照射下,发放出各异色彩。丛林绿叶后的张张面孔,色彩斑斓。细致的纹面与精心的装扮,是原著部落在昭示着本族与自然的息息相关。从荒野中蹒跚而出的人类用仪式歌颂洪荒大美,解释万物生息,护佑众生心灵,从容面对劫难,这是

一种虔诚的洗礼,一种心灵上的天人合一,一种神秘却又尊敬的赞歌。人类和自然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远古的壁画上,古人在描绘周围的动植物,如今的土著人,依然和自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但是现代的文明人,却抛弃了自然。巴西的雨林里,刺耳的伐木机响起,一声惊雷,人类挣脱自然界的枷锁,不再与世界共和谐。画面在一个原始的酋长的深切目光和伐倒的大树之间切换,这就是人类渐渐背离自然的无声的控诉。

2.脱离宗教

伴随着空灵而悠远的音乐,昏黄的画面里,旭日东升,温氲的晨曦中虔诚的信徒在祷告。时间流逝、岁月变迁、潮起潮落,唯有宗教在时间的流逝中保持着它的神秘与恒久。它就像一针心灵的抚慰剂,为我们失衡的心找回天平,那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可以让人走得更坦然。宗教的终极意义在于,它是一条归途,一条回家的路。

影片中,东京繁华的都市和龙安寺里寂静中坐禅的老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京繁华闹市的车水马龙里,中年僧人一手持铃,缓步行走,在喧嚣中找寻宁静。哭墙边无数犹太人如同先祖哭泣怀念历史。大清真寺里的伊斯兰舞蹈仪式依然在按部就班。破败的印度,一边是垃圾堆里的贫民,一边是恒河边祈求的百姓。西藏寺庙里不变的是僧人的微笑和祈福灯烛的温暖??如今这个日益发展和变化的世界,也许只有那些恒古不变的宗教信仰,才能安抚疲惫焦躁的现代文明。但人类的祭祀场所,却被一代代的毁灭,东南亚丛林中那残破的神庙,早已沦为植物们的生长场所;象征“千秋万代”的兵马俑,成为供人参观的玩偶;法老们妄图得永生的金字塔,也变成一堆断垣残壁??电影的开篇和结局,都停留在了宗教的祈祷和历史遗迹的恢弘里。金字塔、雅典神殿、巨石阵??无数令人震撼的废墟耸立在大地之上,告诉我们过往的历史如何辉煌,

而现在,宗教已不再被人们所奉养,失去了过去那样重要的意义。

3.反思现代

环境污染、贫困四起,冲突不断,镜头对准的是垃圾填埋场里四处翻找有用物品的拾荒者、囿于天桥底下无处安身的乞丐、手执枪支柬埔寨自由战士。平稳的镜头扫过纳粹法西斯的集中营,一张张黑白照片里的人凝视镜头,一堆堆白骨空洞的眼神凝视镜头,控诉是无声的,只有镜头里透出的鬼气森森提醒着人类历史上的种种罪恶。然而,镜头再次转过成排的充满杀机的战斗机,各种军事基地里的武器,似乎又是在提醒我们,这种恐怖从来没有远离世界。石油战争,种族屠杀,军事扩张,孤独无奈的百姓眼神?? 这不是生命的枯萎,却是文明的悲剧。是时候要开始反省了,反省自己,反省这个浮躁的世界。

养鸡场里,小鸡一出生便被放到输送带里甄别去喙,再分流到拥挤的饲养车间。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像那些小鸡一样,麻木、重复、无法把握?像是一个个零件在标准化生产过程的输送带上来去自如,在科学模式上寻求最大的规律及秩序。

人们习惯像幽灵一样匆匆游走在工业的霓虹中,只会为生存忙碌,忽视大自然的慷慨,比如每个旭日朝升的清晨,比如每个落霞满天的傍晚,比如每个星辰摇曳的极夜。电影里没有旁白,但电车里人们的神情与目光,已经说明了太多。聚集带来热闹,也带来喧嚣,命运被规则规定,被体制推动,生命个性丧失,人生踉跄而行......影片通过镜头让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于是日本舞中那形似鬼魅的无声呐喊在向不知名的力量询问:独立的灵魂到底在哪里?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在经历万千沧桑的岩石与枯木旁抬望星辰,也许有意无意的向我们揭示了答案:永恒的灵魂,就在看似变幻不定、却又亘古不变的宇宙中。古老的传统依然在地球的血脉里流动,密林里依然存在着古老的祭祀和祈祷。

历史的芬芳是如此诱人。即使在杀戮和毁灭中,人类念念不忘拯救自己的灵魂,看看恒河中清洁灵魂的人们,不由喟然而叹,原来祭祀的场所,大自然早已给我们准备好了。宗教和传统的伦理,才是救赎人类走出竞争怪圈,走出现代困扰的归宿。宗教让人类文明复归原本,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如同恒河里慢慢放走的祈愿灯一样流向神的彼岸。物换星移,沧桑巨变,我们只不过是地球古老漫长历史的一个匆匆过客??

那一双双注视的眼睛,深深注视这个地球,饱含着苦难,也饱含着祝福。

篇三:天地玄黄观后感

天地玄黄观后感

建筑三班 徐靓婧 201204150326

天地玄黄一词引出于《易经》,为了求押韵则将天玄地黄变换为天地玄黄。天,“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人类作为地球上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头顶玄天,脚踏黄土,这一切都追溯回起源,《Baraka》便是从一只猴子开始讲起,用第三个角度来看天地之间,世间万物。Baraka意为“祝福”一词,生物和环境都是高深莫测难以寻摸的,为世间万物和天地而祝福,便是我最衷心的想法。

猴子意为起源,自混沌开辟之日,生物进化之时,人类渐渐地在这个世界上有了发言权,主导权,有了信仰,有了自己的追求。可是却发现面对大自然的不可抗力时我们总是显得如此的渺小无力,我们没有办法解释我们所看到的的自然力,这时神灵便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即使是到了当今社会,我们足够强大的科学力量为我们阐释了这些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丑与恶,善与美,多变的情绪,无法慰藉的孤独与寂寞让我们去依赖信仰与宗教,此时宗教与信仰的力量又再一次被强大。“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我始终是认同这句话的,信仰可能不同,可能无关宗教,我们不需要狭隘的把自己的信仰拘谨与一个特定的环境场所或者模式,它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我们心灵的慰藉,当你孤独寂寞发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时,坚信我们的信仰,它会带你走下去。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播放东南亚与非洲等地区的人们在为自己的宗教进行仪式之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有很多孩子样的面孔,他们脸上露出的懵懂与天真,不由的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人性本善本恶?我自己的观点是人之初像是一张薄透的白纸,可以一眼看尽,也可以一碰即碎,在每一个生命不断成长的时候,他开始接受除去自己和自然之外的事物教导给他的观念,长成之后他发现他的信仰最初并不是自己选择接受的,可是想要舍弃掉的时候却不能够了,宗教的生命力也许就存在于此。那可否换句话说这群孩子一出生的时候便被赋予了传承的意义,他们一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是便有了需要承担的责任,追溯回人类的起源,人类出现之时,也是被赐予一种责任:与世间万物和平相处,与世间万物和谐相融。在人类无法阐释大自然时,我们心生惧;当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自然时,我们开始亵渎。现如今,或许只有站在人类灵魂制高点的人才会用自然的语言去接触我们所见所闻,剩下的那些所谓高等生物的人类,已经忘记自己最初的使命,更无从谈及个人的信仰。

随着影片的播放,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与科技的交替,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在进行着不同的工作,影片中播放了日本的云游高僧化缘时处于人来人往的汇流中安然自处的神态,在快节奏的都市中保持自己的行动韵律。

若问时间的生物是否有着高低之分,是否有着低劣之分,我不以为然。就像影片中进行的那样,生活中的都市仿佛就像一道拥挤的生产线,我们在被进行着相同的处理,被进行着区别区分,在幽远静谧的背景音乐中,仿佛将自身置身与一块平敞的黄土地之上,远观四方无依无靠,只能与自然对望,这是想挣脱出高压社会的一种期望,我们不想被饲养,我们只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开阔的天地。

有人说如果被流放至某荒无人烟的地方,Baraka是一部唯一想携带的影片,我们能够通过它来与自然相处相融,我们能从别的角度来审视着自己,在一片茫茫中寻找答案,寻找起源。

自然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当然随着人类的进化演变,人类的智慧与力量也开始渐渐显露出来,甚至试图去与自然相抗衡,自然像是一个母亲,包容你,可是渐渐地发现自己也许并没有这种能力,自然开始像是教训自己的孩子一般,给你教导,告诉你正误,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告诉你我们应该和自己的母亲如何相处相融。

影片渐渐进入结尾,我看到中国军人在人民大会堂前面站岗,你若问他的信仰:国家和人民的使命,看到秦马俑罗列在我们的眼前,两千多年前他们的责任同样是为了国家而战争,人类在战争喧嚣中夺取着领土与主权,夺取着原本都应该属于自然的东西,而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为它们而祝福,为人类与自然而祝福,希望我们的信仰能够不断地赋予新的生命力,希望我们的信仰与宗教指引着我们融入自然相处。

头顶玄天,脚踏黄土之时,便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相融之起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