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周四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中国一代伟人的电影——《钱学森》,观后我感慨万分。
电影讲述了建国初期,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优厚生活待遇,冲破美国当局层层阻挠返回祖国,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感人故事。 钱学森,我国当代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其身价被美国称为“一个钱学森,能顶海、陆、空军队五个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踏上回归祖国的道路呢?
通过看电影,我从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钱学森胸怀祖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电影中讲述在钱学森决定回国的时候,加州理工大学杜布里奇校长就不解地问他:“从一个发达国家回到农耕社会,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微微一笑,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种苹果。”
当时新中国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学技术,钱学森回国后带领着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成功研制出东风系列导弹。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着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了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试验成功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东风二号。当钱学森面对着东风二号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他与杜布里奇校长的谈话,并很骄傲地在心中告诉杜布里奇校长:“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正是钱学森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所以才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着科研人员勇于拼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重大成就,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奠定了基础。
电影中处处表现出钱学森那忠于祖国的强烈责任感。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定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钱学森劝说好友友来投身研究原子弹时坚定地告诉他:“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你也说过……我一定要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手中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在电影最后,夫人蒋英对钱学森说:“中国可以缺少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为你而牺牲,这不是遗憾,这是光荣!”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被他的执着、坚持所震撼!钱学森,中国有您,我们自豪;世界有您,我们骄傲!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2009 年 10 月 31 日逝世于北 京,享年 98 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 他说: “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 疑和争论! ” 他说: “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么, 今天掉下来, 明天我们把它给射上去! ” 他说: “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 他说: “不要服我,要服科学! ” 他就是一个人抵五个师的男人! 也许到了这个
年代我们对于钱学森这位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的大师并不熟悉。就在上周四,学校组织我们观看《钱学森》这部影片,期间充 满了各种感动,各种鼓舞,心情澎湃。同时也让我们对钱学森肃然起敬。 《钱学森》这部电影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在上世纪四十 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 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 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回国愿望强烈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 白的中国。 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 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 1964 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 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 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观影的过程中,一些情节的设计让人看 了不仅浑身振奋,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钱学森被指控是共产党,被关进监狱,蒋英去探监那一段,看守的人说 你们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蒋英见到丈夫之后一直问“你还好吗?” “他们打你了 吗?”钱学森却一句话都没说。旁边的人说“请讲英语! ”而蒋英回应的却很犀 利, “难道你没看出来吗我们都是中国人! ”就像外国人问我们一句: “Where are you from?”我们能昂首挺胸,理直气壮地提高声音的分贝,告诉他们: “I?m Chinese,I?m from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就像钱学森要离开的时候,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他: “你回去能做什么 呢?”钱学森回答: “回到我的祖国,我总是能做些什么,也许,我还可以种苹 果。 ” 就像登机的时候,一个中国的记者问钱学森: “你为什么不回台湾而选择去 大陆呢?”钱学森不回答,中国记者追问,钱学森说: “中国人对中国人提问要 用中文而不是英语,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 ” 新中国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后,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为了 我国的国防力量的提升,也为了争气,证明中国人不必外国人差,钱学森出国时 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给学会,然后带入中国,为国建设作出贡献。这 种高尚的情怀,是作为一中学子的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说过 的一句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觉得读书人是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气魄和理 想的吧。如果说这次观影使我学到了什么的话,就是这个,志向,进取,钻研, 拼搏,奉献!为了祖国! 一个人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倾尽毕生心血, 最后做成了, 这个人叫钱学森。
《钱学森》观后感
今天是钱学森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今晚我们钱学森实验班全体同学观看了关于钱学森生平介绍的记录片《钱学森》,在此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 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国土战火纷飞,任人践踏,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外来侵略国家,于是他毅然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报效我们的祖国.身处异乡的钱学森深刻体会到没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当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新中国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国的心激动不已,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把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是钱学森说的话.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
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是经历失败的,我们在高考中摔了一个大跟头,目前也落后于别人一大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站不起来.我们依然还有攀登高峰的梦想.大学并不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天堂,来到这里,我们仍需努力,任何时刻我们都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我始终相信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一旦懈怠,中将瓦解.这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领域的奇葩,我们也不敢随便夸下海口要做他那样的科学家甚至超过他,但是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之才.我们想做到的很简单: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
我们班全体同学开始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我相信我们可以一直保持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充实我们未来的这几年的大学生活.我时刻铭记这样一句话:大学很好玩,学习靠自觉,我们是有责任的到这里学习来的.这是我在高考失利后放弃读书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对自己说的,我必须对得起我的父母和一直支持我读书的亲人朋友,今天我站在钱学森班,我也要对得起这所学校和"钱学森"这三个字,我也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钱学森把建设祖国作为他的责任,而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对他人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未来只能由自己来创造,机会只能由自己来把握,我努力我无悔!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在看这场电影之前,对于钱学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两弹一星” 的丰功伟绩上,而在看这场电影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意识到是一个演 员
在演一步电影,而是在看一个叫钱学森的人如何渡过他光辉而又艰 难的一生的,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剧本,他也正是他自己人生戏的导 演,在这场电影结束后,我才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什么才 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钱学森——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 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 “ 之父”火箭之王”……所有的荣誉集于一身, “ 却又被他“无情”的抛之脑后, 加州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不当,美国优越的生活不过,却偏偏“固执” 到回到中国过清贫的生活,当时的中国与美国比起来,就像现在在城 市打工的农民工与居住豪华别墅的商人富豪,只为了去实现自己的理 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负,向中国实践自己的爱国之心。 当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那孩子般纯真的笑打动了我,原 来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许在钱学森身上用“美”并不贴切, 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展现它。幕的开始与后面的接应的那一 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 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过 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因 为成功对于他来说已经不足为奇了吗?是因为这种场面使他麻木了 吗?……这在电影中似乎没有讲到,我想他是在为我们中国担忧,为
后人担忧吧。 生活在美国的几十年,他始终有一个目标,就是学习最先进的知 识,将之用诸于中国,使中国变得像美国一样强大,他刻苦钻研,一 步步的紧追知识的步伐,却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中国的发展状况,当学 有所成的时候, 回国之心慢慢的侵袭着他,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 ,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 美国,也不能让他回国。 就这样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软禁,失去自由, ” 最后在周恩来总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终于返国。对于这种来之不 易的机会,钱学森更加珍惜,回国后,教授航天知识,在这一部分, 电影中有所体现,震动了我,因为那一刻让他回想起了在美国授课的 情形,与此刻是截然不同的,从而引发了他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结合做为一名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有以下 的几个方面的感悟。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正在苏醒的雄狮,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尽 管 GDP 的增长速度很快,仅次于美国,但是我们的人均值还是很低 的,对于经济的发展我们并不一定要去追求有多么的快,虽然经济是 我们生存的一个基础一个前提,但是我们应该追求有质量的提高,如 果第一个人都怀着像钱学森同志一样的爱国之心去面对每一件事情, 我们和谐社会的步伐将会迈得更快,更稳,更好。 现在杂志,包括新闻媒体都在关注一个话题,中国有那么多的人 品,为什么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连比我们落后的国家也都有 这样的殊荣,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与他擦肩而过呢?很多人也都是将矛 头直指中国的教育体制,因此我们如今的教育体制有了素质教育,这
篇二: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近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人物传记电影《钱学森》。影片生动再现了钱学森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观看电影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只有“中国导弹之父”,看完电影后,各种感动、敬仰充满脑海,让我对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肃然起敬。
电影《钱学森》讲述了从钱学森归国受阻,在美国遭受尽迫害开始,新中国领导人营救钱学森,再到他历尽千辛回到祖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的感人故事。在人们的心目中,因为“两弹一星”事业的神秘性,钱学森的形象是高大的,宏伟的,近乎神的,而这部影片,却赋予了钱学森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儒雅、安静、耀眼、淡然、无私、坦荡、纯粹。更重要的,是他完美的诠释了“爱国”两个字的深刻含义。
钱学森1934年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9月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之后留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扎实的功底加上先进的科研条件,帮助他在自己的领域上获得重大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然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环境,立志要为当时百废待兴的祖国做贡献。由于钱学森参与了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美国政府对这位科学巨匠的回国路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不惜对他进行迫害。电影中有一幕是他在移民局问话后不顾吵醒孩子锤钉受损家具的极端心态把钱老当时复杂的心情完全展现
出来。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
回国后的钱学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全新的战场。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白手起家,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影片的开始与后面的接应的那一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在我看来,他是在为自己种的“苹果”感到欣慰。
影片中不得不提到的还有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的爱情。蒋英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富有音乐天分的女子,和钱学森互相支持,相濡以沫。特别是在钱学森在美国被困期间,蒋英所展现出的冷静和从容,以及回国后全力照顾家庭,无条件支持丈夫事业的责任和担当,都让我对这位夫人充满了尊敬。钱学森遗体告别会上,蒋英和他脸贴脸的一幕感动了许多人。这种爱是伟大的,是刻骨铭心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短短100分钟的电影带给我无限的思考。首先是通篇洋溢着的爱国主义情怀。钱学森立志用毕生所学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今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身上仍然肩负着责任。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要为祖国建设贡献
一份力量。其次是钱老渊博的学识和淡泊名利的心态。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所有的荣誉集于一身,却又被他抛之脑后。作为一名学生,特别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我更应该学习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效祖国。最后钱学森说要把科学和艺术、音乐结合起来,这是他毕生的感悟,同时也鼓励我们要注重培养思维,提高品位,全面发展。
爱国主义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当今的中国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摆脱了以前一穷二白的局面。2007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08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切令人骄傲的成就表明,我国正在迈着豪迈的步伐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前进。然而,也就是在这30多年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同国际接轨,大量崇尚个人自由主义的思想也大举进入我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选择自己前进的道路?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深刻思索的问题。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以自己历经的道路,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关注钱学森,思考钱学森,才能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爱国、求实、奉献的良好风气。今天的中国,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像钱学森那样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之上的人,和谐的
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钱学森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爱国精神将传承千古,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
篇三: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心灵礼赞
——观影《钱学森》有感
这是一曲英雄的赞歌,恢宏如九天雷落,婉约如陶竹丝鸣;这是一首华夏的诗篇,惊心处山峦崩摧,恍明志四方士起;这是一部民族的交响,凄凄儿女情长,熠熠中华崛起。
两弹功勋钱学森,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这一长串的评价,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认同,是党和人民对钱老的最高崇敬。90分钟电影的容量着实有限,它无法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钱学森,但却足以让钱老的精神进驻我的内心,洗涤着我渐趋平淡的心灵。
钱老说,那是我的祖国,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于是,放弃美国唾手可得的地位和名誉,历经五年坎坷艰辛终于踏上的归国路,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那句“一个钱学森,顶上五个师”一语成谶,而且钱老对祖国的贡献远远不止如此。
钱老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于是,在西北山穷水恶的地方,一待就是半辈子,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带领新中国仅有的一些科学家完成了难以想象的工作,奔波一生、废寝忘食,常言道,生于忧患,而我们,还差得很远。十年两弹功成,三千青丝变华发。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执着,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使命,这是一位中华儿女的心愿。 蒋英对钱学森说,“中国可以缺少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为你而牺牲,这不是遗憾,这是光荣!。于是,我看到那些默默为国家、为党、”
为民族付出的无名英雄,那些在影片中挥帽高呼的军人们,那些老远跑来只为看一眼钱老的人,那些从未被提及名字的人,那些被人们统称为英雄的人,是他们,让我们的航空国防事业从无到有,是他们,让中华有了崛起的资本。
剧终时,钱老就安静的躺在那里,98岁的老人,岁月蚀干了他饱经风霜的身躯,悲伤笼罩着每一个人。可是,在我们心中,钱老永远都在。我想,钱老一定是心满意足的离开这个世界的,他看到了中华的复苏,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人才不断成长,中国,再不需要竭尽钱老的智慧,会有更多的人肩负起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钱老只有一个,我们最多只是那众多的无名英雄中的一员,但是,中华的崛起,不正是靠着千万人的觉醒和亿万人的努力才能得到的么。温总理说,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和支持。而人民的觉醒,不就是钱老执着一生的爱国、奋斗、坚持、奉献么?
科技兴国,青年,当自强!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力。”这一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钱学森的学习基础是在中国打下的。1936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气体动力学一代宗师冯.卡门,并成为喷射推进实验室的创室人之一。获得博士学位后,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为早期飞机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此,钱学森闻名世界。钱学森还加入了一个著名的火箭研究团体。1943年,美国情报部门获悉希特勒正在德境内大规模建造火箭发射基地,于是火速拨款成立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
实验室,钱学森任研究组组长。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蔓哈顿计划”。二战结束后,钱学森成为美国空军高级顾问,被授予上校军衔。开放的美国为钱学森提供了诸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20世纪50年代初是美国的“红色恐慌时代”,1950年,麦卡锡分子指控钱学森是共产主义者,并对其进行秘密调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钱学森一直想回到中国。于是想美国当局提出了回国申请,没想到,根据五角大楼的指示,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
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极力想把钱学森留在美国,他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后虽将钱学森释放,却仍对他进行监视,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钱学森实际上是遭到了软禁。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香烟纸上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信件转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上。1955年8月,中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方面要求美方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人回国,同时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儿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启程回国。过人的智慧帮助了他。
一回到中国,钱学森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成为中国导弹计划的实际负责人。回国不到一年,钱学森提交了一份建议草案,提议发展中国自己的弹道导弹系统。建议很快被批准,1956年底,他被任命为该计划的首席主管。(范文网 ) 1958年,钱学森设计出东风系列导弹的蓝图,1964年成功进行了试射。后又研发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999年,钱学森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计划,以钱学森研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基础,2003年10月,中国终于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什么是伟人?什么叫爱国?也许我已经明白了。人生只不过是短短的数十载,我们应该努力为社会为国家做些什么。
观《钱学森》有感??周四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中国一代伟人的电影——《钱学森》,观后我感慨万分。??电影讲述了建国初期,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优厚生活待遇,冲破美国当局层层阻挠返回祖国,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感人故事。??钱学森,我国当代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其身价被美国称为“一个钱学森,能顶海、陆、空军队五个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踏上回归祖国的道路呢???通过看电影,我从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钱学森胸怀祖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电影中讲述在钱学森决定回国的时候,加州理工大学杜布里奇校长就不解地问他:“从一个发达国家回到农耕社会,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微微一笑,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种苹果。”??当时新中国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学技术,钱学森回国后带领着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成功研制出
东风系列导弹。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着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了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试验成功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东风二号。当钱学森面对着东风二号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他与杜布里奇校长的谈话,并很骄傲地在心中告诉杜布里奇校长:“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正是钱学森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所以才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着科研人员勇于拼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重大成就,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奠定了基础。??电影中处处表现出钱学森那忠于祖国的强烈责任感。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定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钱学森劝说好友友来投身研究原子弹时坚定地告诉他:“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你也说过……我一定要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手中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在电影最后,夫人蒋英对钱学森说:“中国可以缺少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为你而牺牲,这不是遗憾,这是光荣!”??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被他的执着、坚持所震撼!钱学森,中国有您,我们自豪;世界有您,我们骄傲!
最近,一直被一个人的故事感动着。他,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就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一些记忆,但阅读了《钱学森故事》这本书后,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其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以黄钟大吕般的恢宏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国家公务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爱国不仅是一种心情,在落实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钱学森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在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中,条件非常艰苦,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国家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天灾人祸,但他始终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新中国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我也从一次次的尝试中明白了坚定就是一种信念,在动摇时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现在,从钱学森的故事里我更体会出坚定这个词语的新解:执着地做事、为民族做事、为祖国做事!??有了爱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如何将它转换成生产力呢?《钱学森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创新的力量。钱学森28岁时就与导师一起完成“卡门钱近似”公式,创立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开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学科,不仅为中国
人的科学创造留下闪光足迹,对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也作出重要贡献。或许缘于此,时任美国海军副部长的金贝尔就认定,钱学森“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5个师的兵力!”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和科学家的价值。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为党,我们共同的母亲祝福——生日快乐!
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史浸满多少屈辱的泪水,数十年抗争又流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满腔。九十年前,一艘嘉兴市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呼唤秋天的井冈星火,呼唤长矛、大刀和红缨枪。九十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九十年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凯歌嘹亮。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推翻旧社会、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九十年,是党带领我们斩关夺隘,历尽风险夺取胜利;九十年,是党带领我们艰苦奋斗,建设家园,奔向小康。
我,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雨露,度过幸福的童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知识的海洋,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孩童,培养成为一名XX工作者。在孩提时代,我心目中的党是神圣而伟大,可亲又可爱。我学会唱的第一支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伴随我长大,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能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当我从一名少先队员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时,共产主义成为我的理想信仰,她犹如心灵的翅膀,催我奋进。加入共产党成为我的人生路标,她犹如夜航的明灯、天空的星斗引导我走向理想的彼岸。我默默地为之努力,我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满意义,唯有奋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实。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因为我知道在这片充满青春活力的土地上涌现出无数个党的优秀儿女,留下过无数个让人敬仰的事迹!我知道有个“拼命三郎”,把一切语言都变成了行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之所以引起轰动,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的热议,正是因为XXX同志一辈子始终如一地践行党的理想信念,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能把理想信念执著地写在工作中,写在退休后的绿色山林里。正是这些党的优秀儿女义无反顾,大公无私,舍生取党义的精神使百善日月变新天。是他们带领百善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不断铸造出辉煌。
此刻起,我就象一滴水融入了长江、大河,去奔向浩翰的大海。在党,在百善的大集体中奋斗,心灵获得充实,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在这个优秀分子辈出的海洋里,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因追求进步而来,是为追求进步才来。裹足不前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唯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 上一篇:2016今日说法观后感6篇
- 下一篇: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