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正文

含泪活着观后感

篇一:含泪活着

《含泪活着》的观后感

《影视艺术》期中作业 《浮士德》中说:“坎坷是一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新的水源。”

这部纪录片《含泪活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念的力量的故事。十年文革让很多青年人失去了上学求知的机会,文革结束后,这些青年人,尤其对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面临着一种很尴尬的局面----知识的贫乏使他们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于是,许多上海青年怀揣着梦想来到日本,开始了他们的为更好地生活而奋斗的历程。丁尚彪便是其中的一员。1989年6月,丁尚彪阔别了家人只身一人来到了北海道阿寒镇,梦想着在那里学了日语,再考上大学,工作稳定后就把家人接到日本来。可是事与愿违,偏僻的日语学校不仅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知识,人烟稀少的环境让他没有办法找到兼职,也不能偿还债务。于是,他来到了日本最繁华的城市---东京,他只希望通过做一些体力劳动来接济家里。他做过洗碗工、当过厨师、清洁工,在车床厂工作过;白天做完一份工作,晚上还做了一份兼职;为了不失业,他自己学习、考取了很多技术资格证;他这么拼命的工作,只想让自己的女儿读书、留学,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他的女儿也在97年考上了梦寐以求的纽约州立大学,又当了医生,实现了全家人的梦想。

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局,这是对父亲丁尚彪最好的报答。也许有人会想,这么做值得吗?十五年的异乡生活,伶仃一人,靠着廉价的体力劳动来支撑着一个金光灿烂却又沉重无比的梦想。他可以退而选其次,不让女儿留学,哪怕只是读一所国内普普通通的大学。也许是上海人与生俱来的精明能干、不甘心落后,也许是受文革后没有文化而遭遇不公的影响,也许是受上海当时对留学的一种崇尚的风气的影响,也许是丁尚彪内心的坚持、坚定、顽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心灵深处对理想生活的无比向往,让丁尚彪毫无退路,没有选择,天天像上足了劲的发条,不知疲倦地发奋工作,努力赚钱,偿还债务,积攒学费,供女儿留学。这就是为人父的光辉,这就是男子汉的担当和责任感,这就是信念的力量,梦想的光芒。

离别时女儿在上小学,再次相见时她已是一名准大学生;离别时妻子年轻貌美,再次相见时脸上却被无情的岁月镌刻了道道皱纹;离别时他年轻力壮,雄心勃勃,十五年后却是牙齿摇落,身衰体弱,年龄与实际相貌显得格格不入。一家三口,走着不同的奋斗路,怀着相同的亲恩情。女儿八年没见到过父亲,妻子十三年没见到过丈夫,而他,不仅忍受着一个人的孤独寂寞,思念家人的哀愁,更令人心痛的是对家乡、对祖国的无尽思念。“不离开家乡不知道什么是家乡,不离开祖国不知道什么是祖国”诠释了他心中的滋味。异国他乡,时常遭受着冷遇、蔑视。当女儿来到东京时,丁尚彪带着女儿来到了他第一家打工的餐厅,其中有个服务员说:“他还真有个女儿!”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只言片语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丝蔑视,讥讽;我们又怎能想到,前八年的打工生涯还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侮辱和不待见。艰苦的打工生涯并没有让他变得冷漠、死板,相反,温情和幽默使他拉近了与女儿的距离。面对离别八载的女儿,他那一句句温暖的话语让人感动:“哦,长得这么高。”“该减肥了。”“双眼皮是到医院割的么?”

十三年的分离两地,十三年的相濡以沫,共同铸造了夫妻两人的未完的心愿,共同成就了女儿的留学梦。夫妻重聚,没有了那么多的激情,更多的是一份高尚

的情愫;没有了种种误会,更对的是一份理解和感激。“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的这首诗,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丁尚彪夫妇伟大而坚贞的爱情婚姻。长期的异地分居,不变的是对家庭的承担。试问,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他们的坚守?

??

一个时代的人的悲剧遭遇,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十五年的希冀,十五年的奋斗,十五年的孤独,十五年的相思,一个梦想成真的辛酸历程。没有感叹命运的不公,没有抱怨生活的艰辛,没有自怨自艾,没有退缩,没有妥协,没有背叛;从来没放弃自己的人生,从来没忘记梦想,跨越时间、国界,丁尚彪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让梦想不再是梦想,他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信念的力量,什么是真正的亲情、爱情、婚姻。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牵你的手,不去想该不该回头”。难道不是吗?

含泪活着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就像旱地里的向日葵,尽管干渴,却永远面向太阳。祝福丁尚彪,祝福丁啉,祝福你我。

篇二:含泪活着 影评

观《含泪活着》有感

T01014029 张莎 小的时候家住在大西北,到了冬天的时候每个同学轮流从家里扛去一袋煤,学校惯例是烧煤取暖的。那一天轮到我的时候和爸爸起了大早,陕北凌晨五点的天还是漆黑的。爸爸肩头扛着一袋煤,整个身体因为煤的重量压弯了,他就这么喘着大气走在我的前面,而我则在后面打着手电筒看着父亲在前面艰难前行。 十几年过去了,空气中的寒冷的带有北方独特气味的寒气儿,那个寒冷的能把刚流出来的鼻涕冻成冰棍的漆黑的早晨,那个蹒跚的父亲孤独而又让人心酸的背影,还有那个冷的瑟瑟发抖呆呆的望着父亲的小小的我,这一切就像是中了魔似得刻在我这个记忆力并不太好的孩子的心里。我就是那种看片子前会讲,切,这个好假啊有什么好哭的你看看你们一个个没出息的,然后那天高老师放完片子,我却是其中哭的最惨烈的。对,你没有看错,就是惨烈这个词语。《含泪活着》这部电影勾起了我太多的记忆,触发了太多的情感。感慨一家三口为了生活奔波各地长久时间不能团聚,看着老丁默默的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远在中国的妻子、美国学医的女儿而奔波,心里总有那么些不是滋味。

不由得开始了关于理想、快乐和痛苦、家庭、责任的思考.......我们常常说理想,小时候被问及理想时我们会假装陷入沉思然后从某一篇文章又或者父母曾经的教导中脱口而出“宇航员”“科学家”“比尔盖茨”“牛顿”等如今想起来会会心一笑的词语。如今,被问及理想,我们也许会说坚持新闻理想、考上理想的研究生、还不清楚等。时间转换,理想与理想有了区别,现实和现实也有了差距,我们似乎更加接地气儿却又明摆着更加迷茫。人人都在为了寻找一份拥有超高社会地位能赚更多大钱的容身之地奋斗,似乎这个就是所谓的理想所谓的梦想,我不禁想仰头大笑深藏功与名。然而,我也是个庸俗之人不能摆脱世俗的传统的观念而独立于这个世界之外,在嘲笑别人的同时,不免也要自黑一下,呵呵对,都是俗人装什么清高呢。影片中老丁在我看来是个简单而又纯粹的男人,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他在日本那么多年与妻子分隔两地竟然没有找小三没有在日本偷情?!快扶一下我,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顿时就崩塌掉了。在这个充斥着暴力犯罪性丑闻道德沦丧的社会中,他竟然活的如此的“异类”,看完片子他真的成功的挤掉了我一向喜欢的钢琴家李云迪跻身我的第一号男神宝座!年轻时候的丁先

生还是很帅气的,不得不说时间在这个男人身上留下的只是秃掉的头发、松动的牙齿,他的脸依旧帅气鼻梁依旧挺拔戴着黑色的帽子依旧可以装一下三十岁大叔勾引年轻女子。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吃着简单的饭菜,做着几个人要做的工作,过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的没有家庭欢乐的生活。不仅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哪怕是一天能不能做到,一周呢,一个月呢。回答是这么的肯定,都不可以。

当初豪情壮志讲自己一定要考入某某学校的研究生,在断断续续的学习了三个月后已经松气了。想起老丁,我的理想难免有些可笑。理想到底什么,我无法像学者一样给它定义,可是我知道理想是可以让人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我想算上时差此时此刻老丁一定在美国的某个地方和老伴相伴入眠,他们也许在睡觉的时候都紧抱对方珍惜彼此珍惜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苦尽甘来才懂得珍惜。恭喜老丁祝福老丁,此时此刻的幸福是你用一生奋斗的得来的。我会带着你的精神继续出发,迈向属于我自己的道路。还没有迈出社会的我快乐是三块钱一瓶的冰镇红茶,是大夏天能躲在社团办公室里那一阵阵空调冷风,是和小男友一起翘课吃饭打水逛街亲吻拥抱的快乐。快乐对我而言得到的这么容易,让我不免担心未来的苦难提早来到我的身边。可是快乐和痛苦是相伴的毫无疑问,想想便觉得有些后怕。可是前有古人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后有高老师所言“人生就是一个受苦的过程”,是时间做好准备了。自从小学六年级以后我就独自一人了,孤独的行走在他乡,寂寞的前行或者后退。那时候特别害怕的一个场景就是离别,在小小的车站有两双充满了各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复杂的眼神向我传递信号。然而时间久了,离别对我来说已经不能算是痛苦了。可是离别往往能勾起我的思乡情愫,就像老丁在地铁分别和女儿还有妻子分别时那种让我动容的场景一样。

说起家庭、责任,对于一个已经22岁完全有生理基础结婚的女孩来说未免有点太重了。因为生理的成熟并不代表心里的成熟,我还不能够组建家庭,关键是我觉得自己不能够负担责任,可能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嘴上讲责任重于千金而实际上却做不到的伪君子吧。责任是个山一样伟岸的词语,一个能肩负起责任的人不能说完全成熟也离成熟差不离了。无论如何老丁是正人君子,他担负起了家庭担负起了责任,他是一个合格的男人。这一点我要向老丁学习,不久的将来我也要面临生活的种种选择与磨难,我要坚强勇敢不能退后。

讲到这里我不得不又拉回去重新提到老丁的爱情,老丁对妻子的忠诚是令我敬佩的。能够一辈子守护一个人的心态在这个世界几乎是要濒临灭绝了,老丁是一个,我的妈妈也是一个。他们能够信守承诺恪守道德做到自律,他们就比这个社会上的权高位重的包养小三二奶的大领导们强十倍强百倍,他们的人生才真正活的有价值有其所。当然,我不能说他们一定是比那些官员快乐,因为当官员抱着情人享受片刻欢愉的同时,老丁们却在忍受孤独寂寞。我至今搞不懂爱情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我的眼里爱情是一个充满欲望、贪婪、占有、野心、痛苦、寂寞的东西,当然前期的爱情还算是比较美好的,当你得到对方的时候那种美好达到了高潮,然后渐渐的走了下坡路。我还不成熟,虽然也经历了多年的爱情,可是我觉得我的爱情观总是一种像得了感冒似得状态,鼻涕下来了就擦,要么就吸上去。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也许需要一辈子去探索真谛。我尽量做到看着老丁,可是能不能做到那可能是另外一回事了。

最后我想说说关于自杀的问题,影片刚开始就讲到日本自杀率居高不下,生活所迫人们选择放弃生命。死,也许是一种解脱吧。我不能说那些想死的人是低下的,因为生命本来就面临种种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继续活自然你也可以选择死,这没有什么。

其实死亡不可怕,怕的是活的苟且没有尊严。

篇三:含泪活着的感想

《含泪活着》观后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叫《含泪活着》的纪录片,这是一部纪录片,我认为它比较特殊,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而且是一家人的历史。这部纪录片是一个日籍华人带领自己的团队花十年拍摄而成的纪录片,曾经在电视台播出,感动了无数的人。

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丁尚彪在生活窘迫的情况下,现实逼迫地他只有放弃继续学习的念头,转而投资女儿,将自己未完成的大学梦传递给了那离别之年还仅仅是小学生的丁琳。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认真努力挣钱给女儿缴学费。在15年里,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京最底层的工作,几乎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在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13个年头,当他拿出当初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与思念。最后在日本东京15年的顽强打拼,对于他的理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出来,他感觉:自己成功了,但苦了老婆。由于时间所限《含泪活着》的结尾部分剪去了一个段落,那就是。当丁尚彪在办理出境手续的时候,日本海关人员看了他的护照,先是大惊失色,但很快就平静下来了,然后他们迅速的做出了决定,改让放行,还以举手礼,向丁尚彪表示敬意。15年不容易,也许是海关人员在检索当中没有发现丁尚彪有其他非法行为的记录:也许是他们也隐匿的觉得这是个及其特别的,父爱如山的故事,一个父亲滞留日本打工的故事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心酸,也留下了超越国界的感动。 这部纪录片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妻子终于拿到护照可以去探望在美国上学的女儿,她将在日本转机,将有72小时的时间可以和丈夫相处,临行前一向节俭的她特地去做了身新衣服,理了头发,她很开心。老丁也是一样,他把结婚时用的枕巾拿出来,小心翼翼的铺好。时代和生活赋予了他们含蓄而深沉的爱,见面的时候两个人好像都很平静,老丁带妻子去逛日本,吃东西,他们都很开心,但是时间很短暂,离别的时候他们都哭了,背对着对方,十分的不舍。不过只要坚持下去,总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刻,他们等了15年,老丁终于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老丁为了家庭和孩子,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苦苦打拼长达了15年,颠沛流离的命运和一家人不能团聚,天各一方的思念,将对亲人的情感深藏心底,胸怀理想,决不放弃,含泪前行的壮绝岁月! 一家人含着泪,却依然坚强地活着。电影最后,樱花飞舞,此片献给所有为梦想不懈努力的人和全天下无私奉献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