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正文

《青瓷》观后感:有四处遗憾

  《青瓷》观后感:有四处遗憾

  《青瓷》改编自商人浮石写于狱中的同名小说,是根据真实地产拍卖行的故事加工而成,电视剧和原著一样,都是对中国当下商海的现象一一进行揭示,直击商场潜规则。扎实的剧本和出色的主演,使得此剧未播出就有了极大的关注度。但作为一部期待值很高的剧,开播之初收视率并不理想,分析原因我们发现有以下四点遗憾,成为影响收视率的障碍。

  首先第一个遗憾就在于节奏上。由于题材的限制,该剧的潜在铁杆观众是有阅历的中年男人。但是电视剧市场之大,导演应该考虑到多方面需求。《青瓷》播出以来,很多观众就打趣道,“两三个镜头就一集”,一个镜头基本上只有两三个人,节奏单调,缺乏变化是很难引起广泛观众的兴趣的。除了节奏比较单一,情节展开的长短也是该剧需要提高的一面。比如第一集使很多观众“绝望”的天台赌局一场戏,展开的时间过长;而且王志文饰演的主角张仲平是该剧的“脊梁骨”他的出场却仅靠旁白来带动就马上进入情节了,从气氛营造上就缺少了张力。

  第二个遗憾在于主演和配角的脱节。王志文和张国立是老戏骨,剧集一开始马上就进入状态。尤其是王志文开始三集里就说了一大堆谎言,细微的面部表情,话语间的停顿都体现出演员扎实的演技。但是无论剧中徐艺(杜江饰)还是曾真(韩雨芹饰)一开始并不入戏,如徐艺在天台赌局的内心挣扎,和盯梢失败的那种狂妄的不甘心,都表现得很表面。而曾真对记者职业的自尊一开始在剧中表现出的是自大,这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好在从第五集开始,这两个角色的状态逐渐上来了。但前面发挥的“慢热”会让人感到剧中就王志文一个正常人。

  第三个遗憾在于配乐,许多电视剧都忽视了配乐的重要性。但其实配乐和电视剧的调性配合是十分重要的。《青瓷》的配乐可以用“肤浅”来形容。青瓷讲述的是一个商场官场密不可分的诡诈故事,牵扯到的婚外情、姐夫小姨子感情都透露出一股中年人自我救赎的味道,对于这样的命题,古典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去表达会更加水乳交融。但贯穿全剧的电吉他和电子击打配乐等背景声经常让人“出戏”。在密集的节奏中,如张仲平阻止曾真进入胜利大厦、蒙骗唐雯假装打牌等情节的确是可以起缓解紧张气氛的作用,但是配乐也不用戏谑到这种地步,让人无法回到情节中去。

  除了以上三者之外,剧中台词也是双刃剑,分配给王志文和张国立的台词过多过密集,精彩确实精彩,但张仲平(王志文饰)对曾真所说的记者报导原则,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的剖析。颜若水(张国立饰)下棋时的对白,甚至达到了哲学的高度。观众能不能细品很难保证,毕竟注意力大部分还是集中在时刻变化的情节上。网络观众对该剧的好评目前多于电视观众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也许就是因为网络上可以随时回放这些台词,虽然长了点,但还是睿智而且写实的。

  《青瓷》一剧即使历经了多次剧本改动,把敏感和过于犀利黑暗的情节剔除后,依旧还是能真实反应时下生活的。毕竟现实不是天天都能洒狗血、大场面。我们所看到的偷情、权术和陷阱,差不多就和剧中一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电视剧就是电视剧,它需要更夸张的感情表达。青瓷虽好,也需要名绸红缎的衬托。在节奏、配乐和镜头调度、色调方面的缺乏大气,使得这个青瓷之相少了一副惹人玩赏的初印象。也许对于潜心细品的观众,这是个渐入佳境的百宝图,但对于广大观众来说,是有点收视障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