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正文

《桃姐》观后感:至真至爱是平淡

  《桃姐》观后感:至真至爱是平淡

  在末日之前温暖你——《桃姐》海报上的主题词,虽说也是打着2012的噱头,但在我看来的确是一部温情脉脉的电影。整部片子里没有迭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它像是时间的河,缓缓地,平静地流淌着,它很朴素,像是桃姐的一生。很多人告诉我,他们在电影院里看着这部电影睡着了,或者觉得无趣埋首玩了两小时手机。我想,或者只是因为这样的温暖过于细微,而这个世界太过于冷漠与浮躁,爱显得如此荒芜,所以才感动不了你?或者现在只剩下那种铿锵的爆裂才引得起心脏的一次搏动?

  可它就是感动我了。在这个故事里那些商业化的渲染情节显得有些画蛇添足,电影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有多少大牌出场,而是故事本身。感动,是因为关注于桃姐,关于这个平凡的人,这个平凡的故事,以及,这平凡一生中的平淡真情。

  在末日之前,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份温暖。在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它的灰暗,它的冷漠,它的偏离,所以,我们更需要《桃姐》,需要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一份简单、纯粹的感情,让我们能够相信,这个世界上,仍有爱。如果有爱,如果是和爱的人在一起,那么,这个世界即使末日真正排山倒海地来临,我们依然可以把火山喷发笑看成了天边火烧云的美丽,我们依然可以把海豚越出珠穆朗玛的山巅作为一场视觉盛宴,我们怀抱遗憾却依然完美。爱,无限。

  我想文艺要反映的就是社会现象,这个社会缺失什么,电影就彰显什么。或者,只是因为这个世界里像桃姐这样命运的人太少,我们从小孩成长为大人,有多少人变成了《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只剩下利益,只剩下追逐,只剩下财富,看轻了爱情,忘记了年少时的诺言,忘记了真心相待为何物,现实把我们柔软的心脏磨成铁石心肠,所以,你没有感动落泪,你觉得电影无趣,就是这样……

  我以为,人与人的相处,永远都是心与心的坦诚相对。我们的漫长的人生中,会遇见多少人?那些一起走过的曾经,那些平凡的日子,太阳准点升起,又准点落下。我们朝夕相对,如此亲近,又如此平淡。可是转过头去看,那份感情却比什么都真挚,原本以为只是几天、几个月或者一年两年的事儿,原以为会淡忘,可事实不是那样,即使分离,我们依然牵挂、依然想念,即使这些全部都悄无声息。为什么?是因为在那些相处的日子里,我们,都付出了真感情。我不认为,动了感情的一方就是输家,我相信,在真心相对里,我们是双赢。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它不仅证明,感情可以历久弥坚,可以证明日久见人心,同样也可证明一眼万年的道理。在那些时光里,睿智的人一定能够分辨出,哪一种亲近是阿臾,而哪一种关怀是真心。

  桃姐是善与爱的象征。她的经历,也像是印证了中国人的古话:好人有好报。她穷尽一生为杰生家工作,她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仆人——她给杰生安顿好生活起居的一切、她从不和杰生同桌吃饭——可是她的爱又超越了她作为仆人的行为:她保留着多年前杰生的老照片,旧物什,还有她的第一份工资,她对那个家是有感情的,甚至把那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她精挑细选食材,为杰生做了他喜欢的卤牛舌,并不是因为一个命令,而是一份宠爱,既疼惜杰生的身体喝止他不能吃,却还是用心地完成他的心愿。而当她老去,一次又一次地中风,虽然她不愿连累杰生照顾搬去老人院,可是杰生还是每个周末去老人院看望桃姐,带她出去走动,杰生的母亲给她带来羊绒围巾和燕窝粥,这成为羡煞住在那里的孤寡老人的事。那些坐在老人院里对桃姐露出羡慕眼光,又常常用一种期盼又无望的眼神望着门外的老人,给人多少落泪的冲动。

  有人说,这部片子是给文艺青年看的,可是我不觉得,它那样真实,甚至应该说是现实,如明镜般照出现世的冷漠与温情,。它尖锐地反应了这个社会最现实的问题——老龄化严重、社会福利求助设施的不健全、子女对老年人生活的漠视、逃避责任以及社会对老年人关心关爱的作秀成分……他们,显得那样可怜。那一群老人,他们丧失的,不仅是年龄,而是爱。相对于付出,得到的太少,这是让人酸的现实。所以我更觉得它应该是一部伦理片和纪实片

  我们,有一天都会老去的,会看不清楚东西,会掉光牙齿,会行动不便,甚至卧床不起,那时也会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服侍床前。那时我们会特别寂寞,没有人喝茶聊天,也没有KTV、看不了电脑影片,仿佛每天只能等等末日来临。我们,会等待怎样一种温情?

  大爱于微。爱不只是为喜欢的人轰轰烈烈的干一件什么事,也可以是在那如水的年华里,心甘心愿地付出,爱,只有平淡才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