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往事》观后感
《星尘往事》这部电影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第一部分是前八十二分钟,第二部分是后六分钟。这第二部分可以去掉,如果去掉,其结果仅仅就是会让此片变得“好莱坞”而已,不会对观看有任何影响。而如果加上了第二部分,显然直接的副作用就是非“好莱坞结局”。
在第一部分里,以导演桑迪遇到很多困境或是压力展开,拍摄的电影被制片人要求修改,各种各样的应约,满满的日程计划等等。在这些压力下,他同意了去海边城市的电影节那里休假,讽刺的是这也是预先的安排之一,当然这是伍迪艾伦再擅长不过的。此后,故事就以现实和桑迪的回忆交叉进行。
在家里,闷闷不乐的桑迪慢慢走到镜头前诉说无奈,这时他身边出现了伊莎贝尔,她是如此的体贴关心桑迪,桑迪需要有人来理解。可是很快“后院失火”,桑迪一个人跑到了厨房灭火。随后桑迪到了休假的地方——stardust hotel(星尘酒店)。
到了休假所在地后,桑迪的再一次出现便是在舞台上滑稽的表演,随后便是回答观众的提问。而看完电影之后,我们知道这样愚蠢的“导演见面会”又重复了两次。每一次的观众提问,桑迪都是靠耍小聪明制造笑料,而这正是提问者或是观众需要的,他们根本不在意问题的答案,只需要笑一笑。在提问之后,马上镜头转到各式各样的人们索要签名提出邀约等等,观众在提问时的大笑过后会对这样喧闹的场景感到厌烦,伍迪艾伦便是通过三次这样的重复行为反复刺激,让观众都觉得这样不停的签名邀约简直烦死人,在这种连观众都看不下去的情况下,片中的桑迪想到和黛西“私奔”便有了充分的理由。
回到桑迪在星尘酒店的当天,他很快打电话给伊莎贝尔说想她。但是很快他就遇到了黛西,而此后桑迪便回忆起了他初次与伊莎贝尔接触的情景。其后,伊莎贝尔也到了桑迪这儿,这时桑迪便穿梭于这两个女人之间,桑迪的回忆也更加的丰富了,但是桑迪的回忆始终围绕着她对黛西的态度来发展。他慢慢的爱上黛西,回忆起的也是和伊莎贝尔间甜蜜的往事,桑迪自己内心的纠结便初见端倪。但是当他和黛西看完《偷自行车的人》遇见他母亲后,他回忆起的确是伊莎贝尔在拍摄电影时的不自信,回忆中伊莎贝尔需要他,现实中他觉得他已经离不开黛西了,他依然纠结。最后桑迪在为黛西变魔术时,一切之前的问题向他扑面而来,他回忆起来的是伊莎贝尔像个病人一样的自言自语,这时的他显然已经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和黛西私奔。
私奔未了,伊莎贝尔来了,被抓现行的桑迪“想象中枪”。在医院的想象中,他明白了他想要把握的是什么,伍迪艾伦在此处给了观众席两个观众的发言,暗示了观众的不理解和不在乎,他们需要的不是真正的感情,也对演员没有任何理解。他醒来后,终于把握住了,于是故事在这里有了一个“好莱坞结局”。
而在第二部分,伍迪艾伦在八十二分钟的正常穿插叙事看似就要圆满结局的时候,用掌声引出了散场的情节,那一片掌声瞬间将观众从现实拉回到电影,又从电影拉回现实,这个节奏快到大部分人都无法马上反应过来,而这正是伍迪艾伦的常用套路——用一个通俗的故事套上一个意外的结局。伍迪艾伦的确是大师,就像这部电影里面展示过的,他能在垃圾堆之上通过自己的匠心独运展示一个美轮美奂的爵士天堂。
在这最后的六分钟里,我们知道导演和女演员之间并不是情侣了,也许他们的故事没有一个“好莱坞结局”,导演最终也没有“把握住”,也许他们之间根本什么都没有发生,前八十二分钟的电影只是一个单纯的电影而已。但是这两种情况又有什么关系呢?电影就是电影,现实就是现实。
在电影《星尘往事》里面,当桑迪向智商1600的外星人发问,究竟自己拍摄电影的意义在哪里时,外星人也无法给出答案。是啊,意义在哪里呢?
散场后的影院空无一人,导演一个人进去拾起遗落在座位的眼镜,这眼镜不是导演一个人的,它属于每一个观众,只是所有的观众都在电影结束后忘了它,观众的目光永远都只停留在电影放映的那一刻,他们不会将它带到别的任何地方。导演将眼镜戴好,望了望空白的荧幕,转身离开,他也许知道了问题的答案。灯光渐暗,星光依然璀璨。
- 上一篇:《止杀令》观后感:秀才遇到兵
- 下一篇:《逆光飞翔》观后感:让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