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正文

吊车尾的逆袭观后感

《吊车尾的逆袭》观后感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微电影已经成为了故事长片的一个重要补充,尽管其篇幅较短,但常可以就其中某一个点较为深入的表达,且较之于国产主流院线影片的为了商业化、市场化,往往充满着血腥、暴力或灰暗基调,微电影更多是侧重于传达勇气、勇敢、正直、梦想等“正能量”,如前不久网络热播的“一起逐梦”系列的第一部《吊车尾的逆袭》。

  影片《吊车尾的逆袭》只有约10分钟的时长,以一个小男孩“我”的视角,讲述球迷父亲,在“我”小时候开始就让我坚持的练习“顶球”的技能,虽然在童年时我在球场上只有坐冷板凳或捡球的份,但在一次替补上场时凭借着娴熟的顶球技能,不仅是赢得了一次进球,更是得到了队友、观众们的刮目相看,甚至也明白了“快乐,就是和我喜欢的足球在一起”……影片用黑白/彩色对比的方式,将过去时父亲对“我”的期待、嘱托与现在时“我”的逐梦串联在一起,其中父亲的叮咛里便杂糅了“快乐”的冀望,也使得最后的“快乐,就是和我喜欢的足球在一起”水到渠成的提升了主题。

  毕竟,对于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来说,快乐是很重要的。记得我在1993年读初一时学校就提出要“快乐体育”、“素质教育”,只不过迄今已经二十年,但还是充满着考试、升学的重大压力,“快乐”更多存在于口号里,或者是一个较为遥远的“梦想”。而《吊车尾的逆袭》,还有这个系列的“一起逐梦”的微电影,便将梦想与快乐紧密的结合一起,通过具体人物的勇气、执着、能力等传达出来。

  就以《吊车尾的逆袭》来说,“我”的本事就在于“顶球”这个技能,尽管自打小时候起就很少有人能够明白为什么“我”练足球时最坚持的是“顶球”,也正是“我”的努力、执着让我在顶球方面取得了同龄人所缺乏的成绩(影片也通过“我”在顶球奔向对方球门的那一霎那时,球员、观众、教练等人的眼神、动作表现出了他们的惊讶),并为最后的“逆袭”埋下了伏笔。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一定是天才或者在某方面很有天赋,但勤能补拙,长期的追逐梦想、坚持自我更能发挥出潜能,而走向实现梦想的那一快乐时刻。

  其实,像这种坚持追逐梦想的作品在外语片里屡见不鲜,如史蒂芬·戴得利的《跳出我天地》,讲述一个矿工的儿子迷上了芭蕾舞而坚持去学习芭蕾舞,最后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只不过似乎内地的主流影片对这类题材不太感冒,而更侧重于充满着血腥杀戮的动作片,或者“窝里斗”的剧情片,甚至是闹剧,幸好的是,还有像《吊车尾的逆袭》等这类微电影,填补着国产主流商业片的一些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