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正文

电影《人工智能》观后感

电影《人工智能》观后感

  《人工智能》是一部很多年前的电影,据说最初的构思是库布里克所作,在一代大师库布里克去世后,斯皮尔伯格完成了整部电影的制作。因此,这部作品凝结了两位大师智慧的结晶。在网络不发达的时候,我在电视上很偶然的看到过两次《人工智能》,每次都看得不全,而每次看完都感到沉重得无法呼吸。去年才发现网络上不知什么时候可以搜看到这部电影,终于痛快得从头看到尾。最近跟朋友聊天,推荐他们看《人工智能》,自己又重温了这部电影,反复看了几遍以后,终于不会完全地沉浸在剧情中,而可以相对抽离地观看影片,也就能够相对理智地思考我所能看到的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与oo弟兄相约写《人工智能》的观后感,我的终于写完了,期待oo弟兄的大作尽快出炉!

  一、造物者与被造物

  影片讲述了一个人造的智能机器人David一生的故事。我们通常不会用"一生"来描述机器人的生产启用到报废销毁的过程,"一生",这是对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历程的概括。为什么呢?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人和机器人(哪怕是智能机器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人是有自主的存在意识、有情感的,就算一个毫无意识的植物人,也是从母腹中辛苦怀胎10个月而生。所以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奇迹,一个最卑微的人的一生也承载着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反观机器人,智能程度再高,似乎都不可能有自主的意识和情感,并且它们由人批量生产、制造。人做为机器人的造物者,似乎有着无上的优越感。《人工智能》对这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提出了质疑。影片描述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拥有了绝对主宰世界的科技手段,而在地球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千疮百孔、资源极度匮乏的未来,人,开始变得多余。机器人"一旦出厂便不再消耗资源和粮食",机器人取代人服务于各行各业,服务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开始严格限制生育,人,变得越来越珍贵。科技的高度发展并没有消除贫富差距,发达地区享受着科技巨大进步所带来的生活便利,而生态的恶劣使贫穷地区饥民数目增加生活更加艰难;新的社会矛盾产生并激化,机器人取代人的工作,大批人陷入失业,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机器人工人,机器人保姆,机器人教师,机器人性伴侣......甚至,机器人孩子。做为机器人的创造者,人这个造物者面临被自己的被造物取代的危机。

  影片开头,镜头仰视着Hobby教授,一片朦胧的柔和光辉撒在他的脸庞,令他看起来有着宛如造物主的神圣、庄严和掌控一切的气势。他随意地扎了一下一个有着漂亮的女人外表的机器人席拉,问"她":你有什么感觉?恼怒?惊吓?"她"回答:我不明白。

  问:我对你的感觉做了什么?

  答:你扎了我的手。

  问:什么是爱?

  答:爱就是眼睛睁大,呼吸急促,体温升高,抚摸......

  教授说:我说的是爱,而不是感官的刺激。教授的指令机器人无条件执行;触动开关,精致漂亮的外表下机器的钢铁构造显现。此时,造物者的优越感尽显无遗,人有情感,而机器人只对行为产生直接的反映,类似于膝跳反射。Hobby教授要更进一步,造一个会爱的智能机器人,一个有"永无止境的爱"的机器人,拥有直觉、暗喻、自发性推理能力的内心世界,---还有梦。有人质疑:如果机器人可以爱,那么人对机器人的爱又负有怎样的责任呢?这是人类的道德问题。教授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反问:创世纪时,上帝不也造了亚当来爱祂吗?当人们陷入争论时,席拉拿出化妆盒描唇,恰似一个优雅的爱美的女人,而她漠然的表情再次揭示"她"做为机器人与人的本质区别。

  而以爱人为目的的被造物---机器人David却完全不同,他不光有直觉反应,还有复杂的情感。正如我们在记叙文中描写人物时一样,影片中对他的年龄、身高、外貌有详细描述,

  “David is 11 years old. He weighs 60 pounds.He is 4 feet, 6 inches tall. He has brown hair. His love is real.But he is not.”他的爱是真的,而他却不是真人。带着对妈妈Monica的永无止境的爱,David渴望得到妈妈的爱,在得到妈妈的喜爱和陪伴时,那种单纯的喜悦,我们不能不称之为快乐;介于羡慕与嫉妒之间的复杂情绪导致的攀比心理;做出吃菜而导致短路的不理智不利己的举动;因为害怕受伤害而紧紧拉住同伴,因恐惧而发出求救;相信童话幻想,并愿意努力实现梦想,且懂得通过综合信息理性推理;相信自己独一无二,在看到批量生产的自己的模具时产生愤怒、绝望的复杂情绪而做出自杀的举动;在看到心目中能将自己变成真人的蓝仙女塑像时,自发地祈祷:请将我变成真人小孩,让妈妈爱我!在David的身上具备了一切人的特质,对自我存在的自主意识,正如影片中机器人Joe喊道"I am,I was。"我存在,我存在过!对自我的追问,对自我存在价值---爱与被爱的苦苦追寻。

  影片看似描述人与人的被造物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实则在反思人做为被造物与造物者---神之间的关系,反思人的何去何从,以及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科技的高度发达令人产生无所不能的错觉,人失去了对造物者以及真理的敬畏,也不再关心道德问题,为自己的末日埋下伏笔。而机器人David却在执着的爱与自我追寻中回到了梦的开始的地方。 "A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he went to the place where dreams are born. "

  二、关于爱

  影片以机器人小孩David对真人妈妈Monica的爱为主线展开。耶稣说在神的诫命中,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为首要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廿二35~40)。上帝给了我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我存在的意识,于是人类有了最宝贵的爱的能力,自爱,爱上帝,爱真理,是人类存在的最大价值。什么是爱?关于爱,《圣经》中记载了使徒保罗的启示,《哥林多前书》13:1-8,“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爱是永不止息",那么,人类若是没有了爱呢?影片设立了这样一个按照今天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和败坏的程度来预示并不遥远的未来,南北极融化,人类的家园正在坍塌,资源极度匮乏,人类的生存面临威胁,影片的色调始终传达出朦胧冰冷的感觉,仿佛笼罩着末日的阴影;Hobby教授仿佛社会的缩影,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也失去了对未来的盼望,掌握超凡科技的他失去了对上帝的敬畏,也不关心道德伦理。此时的人,仿佛已失去了爱的能力,但内心仍有对爱-永恒的爱的渴望。于是教授创造了会爱的机器人,去爱失去了爱的能力的人。"一经产生,永无止境",是人类一直渴望并歌颂的永恒的爱。失去了爱的能力的人,将上帝赋予人类的最宝贵情感抽离,寄托在人造的机器人身上,于是影片中的机器人却充分展现了人性中最可贵的爱。David对妈妈毫无保留、永无止境的爱,它是人类爱的情感中最单纯的依恋。因为David无意中的举止而被救了一命的机器人Joe,为报答救命之恩而冒着再次被杀的危险一路陪伴David的自我探寻之旅,让我想到武侠小说里快意恩仇、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客;当他大喊着:告诉女孩儿们,我存在,我存在过!我仿佛听见: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还有玩具熊Teddy,他一直默默相随不离不弃,当David和Monica都进入了永恒的梦乡时,Teddy摇摇摆摆地爬上床坐在他们的旁边无言相望,默默相守。爱是恒久忍耐,好想拥有一个这样的Teddy!就算是剧中机器人甲保姆机器人,在危难中仍不忘照顾孩童,临终前仍留给David鼓励的微笑。还有机器人乙工人机器人,谈笑风生,勇敢面对死亡......

  三、人类的罪性

  《圣经》中有段故事非常能反映人的罪性的普世性。《约翰福音》8:3-11,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的伦理道德观也在产生变化,。但有一点却始终无法改变:没有完全的人,一个也没有。

  如果说影片中的机器人体现出人性中爱的的闪光点,而片中的各色人等却不一而足地展现出人性的恶。小小Martain及他的同伴们所表现的自私、冷漠、嫉妒、缺乏同情心等很发人深省,影片通过孩童所表现的性恶,展示人这与生俱来的罪性。至于那杀了自己的女友而陷害机器人Joe的男人,在明灭不定的光影里是那么的邪恶、狡诈而又冷酷无情。而在影片中的机器人屠宰场Flesh Fair,人性的恶更是集中爆发体现得淋漓尽致。Flesh Fair仿佛古罗马的斗兽场,最著名的罗马大斗兽场始建于72年弗拉维王朝,到82年提图斯时代才完成,是罗马帝国为纪念公元70年征服耶路撒冷并拆毁其圣殿、俘虏8万犹太人而修建的,而犹太人正是最早被上帝拣选的民族,公元70年代正是基督使徒广受迫害,而福音却开始向外邦传播的时期。这样的场景有其深层涵义:无论科技怎样进步,人性却一直流连在嗜血的杀戮快感中。

  伴随着场中横飞的残臂断头,在疯狂的欢呼声中有人声嘶力竭的鼓动:"这是生命的庆典!我们要为人类创造真正的未来!"Teddy在人群中蹒跚奔跑向被囚的同伴的身影何其渺小,而被囚的机器人们彼此的安慰何其卑微。而这样的场景又何其眼熟,在每一个人类的灾难史中,这样的场景不断地重演。当一个小女孩发现Teddy并与David相遇时,面部的特写镜头在小女孩和机器小孩David之间切换,这时我们不仅要问自己,在这样酷似的外表下,我们与机器人的不同究竟在哪里?人类究竟拥有什么样的特质,让我们区别于机器人?Flash Fair的每一个场景都让人不寒而栗。当人类对造物主失去敬畏感,人的罪性便毫无抑制地显露出来。于是,连机器人joe都意识到:当世界末日来临时,剩下的会是我们,而非人类。

  正如片中爸爸亨利所说:有爱就会有恨。有了选择之后的爱才是真的爱,会爱的人也注定了会恨,会善的人也注定会恶。这样,人类的命运在恶的本性下似乎无解了,电影中人类最终消亡。也许这没有出路的结局恰恰指出了出路。如果说上帝代表了真理和公义,那么耶稣基督即是爱的化身。对上帝、真理、公义始终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即尽心、尽性、尽意,爱主我们的神;承认我们的罪性,让耶稣基督的爱遮盖我们的罪行,即谦卑地爱人如己。这就是耶稣基督为我们指引的在末日来临时的出路。

  四、时间对于人类的意义

  显然,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人还会不停地遗忘。生命的有限和记忆的遗失代表的就是失去,如果我们所拥有的终将失去,那么那些曾经拥有过的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呢?于是人们渴望永恒,渴望留住自己的记忆。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绘画、音乐......各种艺术创作形式和科技手段试图留存延续自己的历史,于是我们看到,这自身的有限性为我们的创造性带来动力,而同时我们又不断地陷入历史的轮回中。那么,如果记忆永不消失成为永恒呢?

  影片中设置了这样一个角色,有着人的诸多特性的机器人David,唯一不同的是,他的记忆永不消失,于是时间的流逝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当时间失去意义时,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影片中Hobby教授因对死去的儿子David无法遗忘的爱而制造了机器人David,妈妈Monica因儿子Martain躺在冷冻箱中待救而郁结不欢,同样因着失去的爱而"领养"了机器人David。机器人David承载了人类最宝贵的爱的特质,并且"一经产生,永无止境",Monica一旦启动程序,便在他的记忆中打上永恒的烙印,并且因不会遗忘而永不更改。而这样的永不止息的依恋与人类因自身的有限性所必然导致的善变性相遇,影片通过这样的矛盾的碰撞,引发人对自身在记忆长河中的存在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如果我们是如此的有限,如果我们的记忆总是在不断丢失,不停重新发现,那么什么是我们值得珍而存之、永不遗忘的,什么才能真正证明"我们存在,我们曾经存在过"!

  影片的结尾意味深长,未来人发现了冰层中的David,在他的记忆里,存储了他经历过的一切,连一个最琐碎的细节也没有遗忘过。未来人根据David的记忆制造了他的"家",并制造了David心目中的蓝仙女,David向自己心目中的"神"祈求道:我找了你一辈子!我想要向你许个愿,请将我变成真人小男孩,这样我妈妈才会爱我,让我留下来。未来人说,他们羡慕人类有关其精神的部分以及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种种阐释,然而,"人本身才是其生存价值的最终答案"!当未来人告诉David,他的妈妈复活后只能存活一天,David说:也许她是例外,也许她会活下去,也许这一天会成为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