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辛德勒的名单》有感
在这之前,都有听说过二战时德国军官屠杀犹太人,但是万万没想到会像影片中的那般残忍,这是远远超乎我的想象。在那个战争的年代,善与恶似乎很明显,很容易区分,但又似乎有点模糊,模棱两可,人性的自私,人的兽性也在战争下暴露无遗。
刚刚开始看的时候,很明显辛德勒就是主角,但是他出现在那些腐败的场所,他勾结权贵,耍手段时,我困惑了:既然这片子是放映二战是犹太人的真实情况的,为什要让一个德国人当主角?为什么还要是这样一个唯利是图的可恶的商人?那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怎么会分不清呢?如果从片子的主题上看他理应是一个好人,但其言行又像是一个痞子。要知道,在中国的诸多戏剧,影视,小说中,主角一定是一个十足的好人,而且在这些作品中时好坏分明的,观众是一眼就能识英雄,不需多斟酌。于是乎人们在欣赏的时候,在心里也对人物有所分明了,或者问上一句“她是好人还是坏人?”,久而久之人在中国人眼中只有好坏之分,也就有了这样的惯性思维。
但是这不是普通中国片,确切地说是外国片。在欣赏他的时候,中国人的惯性思维不再适用。慢慢看下去的时候,我看到的是辛德勒的变化,我可以判断出他是有较多缺点的一个好人。但其实他的内心在挣扎,彷徨,他追求的是财富,荣华,只是在看得到犹太人被残害时,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起了作用,想要帮助他们。在钱与人之间,舍谁取谁,这让他很痛苦。人性的自私让他选择钱财,人性的善良让他选择救人。如当海伦求他救她的父母时,他歇息底里对斯泰恩喊:他的生产只是为了盈利,他不是救世主,如果每个人都让他救时,他怎么活?
看着屏幕上暴跳如雷的他,其实我们是应该理解他的。毕竟他只是一个商人,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金钱对他来说是更重要的,我们不能一个伟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不能因为他不去救人,就责怪他,认为他没良心,毕竟他不是救世主。我们也不是他。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有自己的选择,外人是无法也无权干涉的。但,即使我们无权干涉,屏幕外的我们都会有所期盼,期盼一个救世主的到来。
没让我们失望的是,在辛德勒发完脾气,准备走时,异常平静地对斯泰恩说:他就要海伦父母两个人。
在愤怒与平静的强烈对比中,我们释然一笑:辛德勒选择的是人,之前的狂骂不过只是发泄而已。辛德勒是在一点点变化的。后来,犹太人要运到其他集中营时,他是完全可以拿着那一箱箱的钞票回国,过上之前他追求的贵族式的生活,但是,他选择了留下,用他辛苦赚来的钱,他的心肝宝贝从德国军官手里换来犹太人的生命。看着那长长的名单,我终于明白影片问为什么要叫《辛德勒的名单》了,因为就在这一部分,我们看到的是辛德勒的彻底转型,抛弃了商人的身份。记得他和斯泰恩的对话,斯泰恩:“你该不会是用钱来和他们交换人吧?”辛德勒:“如果你是我的会计师,你是不会让我这样做的。”
听得出辛德勒内心的痛苦,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他不从经济上去考虑,他是做对了。我在此被感动了。在他的回答中,他不再是商人的身份,也不再是原来的辛德勒,他已经不再计较利益了,在他的心里人的生命更重要。
在人性善与恶之间挣扎,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葛布,在影片中他真是一个骨灰级的十恶不赦的坏人。生命在他的手上是一文不值的,只要他喜欢,你可以多活一会,他不喜欢的话,要你从此在地球上消失。在他的身上,我看到的是血腥,残忍和兽性。他仿佛是一个恶魔,让人惊悚,就像影片中所说的“杀人的机器”。只是当辛德勒和他谈过之后,他曾有那么短暂的时间里试图让自己成为“仁者”。我想这是因为辛德勒的话再次苏醒他内心中的善念。但这只是短暂的。战争赋予他权力,也因权力而滋长他的恣意妄为,他太自我了,他的兽性已经完全爆发,在那短暂的时间后,兽性铺天盖地而来把小小的善念给完完全全淹没了,其实他还是有人性的,只可惜战争赋予了他权力,也让他失去了自控力,或者可以说他不再需要自控力,因为在那个时间段,那个地方,世界是属于他的。
由此可见,自控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一个人若没有了自控力,就会沦为禽兽。
影片中受迫害的人是犹太人,但我没想到他们不但没有互相帮助,还会放弃别人或互相残害,这让我对人性的自私感到心淡,心寒。影片中有一个情节,那些小孩要被德国军官用卡车拉走时,有一个小男孩在混乱中逃出来,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但是他找过的橱柜,地下室,火灶,甚至是茅坑都有人的了。在里面藏着的小孩对他小声地喊:“快走,快走,这里没有你的位置!”“这里是我们的地盘!”看着小男孩惊恐地寻找着,我心里很难受,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虽说用在这里不是很适合,但我想战争把人的自私本性都暴露无遗了。
他们都还是小孩子,本该都是天真,纯洁的,但是人先行的自私始终是固有的。他们在那个非常时刻都在求生存,对于他人的安危,他们是无暇顾及的。对于他们这种自保的行为,我们是固然没有资格去谴责的,因为他们只是在求生存,这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公平的,理所应当的,毕竟“人不为己,天地不容”,只是在人性温暖这方面我是无法理解的。
我承认我自己是一个感性而缺乏理性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我看重的是情义。我想若我是那些已经藏好的小孩中的一个我会挤出地方让他藏起来,若还是不行的话,我会跳出来和他一起找藏身之所,大不了一起死。但是这在理性的角度来看是极不可取的。首先我跳出来和他一起找,原来的藏身之所就会空出一个位置,这在当时会造成求生机会的浪费,再说,空出的位置,那个小男孩可能是极想要的,也许他会毫不犹豫地占有,而把我丢在外面,毕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也许他也会和我一起同生共死,但是两个人一起行动的话,自我暴露性,危险性会大大增加,这对两个人都是不利的。即使我们真的找到地方藏起来,但如果那个地方只能容得下一个人呢?我们又该如何抉择?如此下去,不过又是一个循环。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想我倒不如死了算了,把机会留给别人。当时的世界太黑暗,动荡,是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与承受能力的,为了远离这些,我会选择死亡,而不是每天担惊受怕,生不如死。但这种消极的想法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极大不利的。
犹太人为什么会这样轻易地被控制,被屠杀了呢?其实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起了中国的南京大屠杀。同样是大屠杀,为什么会发生呢?他们又反抗了吗?他们有团结了吗?
也许他们都在自私地想:只要我自己活着就好,别人的死活我管不了。但也是因为这样,同伴的死已于他无关紧要,他们甚至是踩着同伴的尸体活着,苟活着。于是他们的反抗力根本就没有,敌人也就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他们。他们当中缺乏一个领袖,一个清醒的,义无反顾斗士,没有人唤醒、领导他们,他们就只能是一盘散沙,在思想上单纯地为了自己,和别人没有交集,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也就是自私造就了他们的悲剧。
想想中国这么长的历史,似乎什么大的革命都会有一个伟大的领导或领导集团。如农民起义中有洪秀全,即使他的农民劣根性是很深重的,也不可否认他是曾成功领导了一个起义。又如南昌起义,有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四人领导。但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让南京大屠杀成功的发生了。那是一个缺少伟人的时期或地方。没有出现领导反抗的人出现,愚昧的中国人就在那等死,没有人思考着改变,或者说没有人想着拯救别人,自己站出来领导,即使自己是可能立刻就死的了,他们只是立足于自我,立足点太小,最后连自己都放不下了。
在我看来大屠杀之所以可以进行源于人的劣根性,自私,每个人都在为了让自己活下去,反过来漠视或残害同胞,最后就自取灭亡,还有就是缺少大义凛然的大领袖。其实反思历史,大屠杀可以阻止吗?
若我活在当时,我想我要当一个像秋瑾一样的女子,至少为犹太人的觉醒做出自己的努力。当犹太人集中在一起的时候,数目是庞大的,这在数目上是胜过敌人的。只要一个人发起反抗,百百千千崛起,胜算是会有的。即使只是刀,只是铁铲,凭这庞大的数量也是可以决一死战的而不是束手就擒,待人宰割。
只是在那么长的一部电影中,我并没有看到放抗,只是一昧的顺从,一昧地接受。都怕死吗?那为什么就不能去争取生的权利呢?横竖都是死或生不如死,难道就不能血性一点吗?即使反抗失败了,死了,那也可以死而无憾了,毕竟我们是努力过,争取过,证明我们是有尊严的,生命属于我们的。
原谅我又在胡思乱想了,历史是无法重演也无法改变的。战争史无情的,可怕的,若没有战争,我想很多不好的都不会发生。
影片我是没有看完的,就看到辛德勒打出长长的名单,但女人被错误送往另一个区时,我就没有继续往下看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心理承受能力真的很差,看着那火车一点点逼近那未知的领域,听着那尖叫,我心里很难受,终于下课了,终于有理由不看下去了,我不忍心看到别人受苦,所以我就会逃避,也因此我可能错过了解放的那一刻的激动,欣喜与感动。其实这就像我的生命中,我总不敢正视生活的丑陋的一面,也就错过光明与希望一般。
战争下的人们,丑美善恶尽现,而痛苦是过去承受,反思是现在进行。
- 上一篇:观《飞天》有感
- 下一篇:电影《两百万分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