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正文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一)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一直想写篇关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英文名Three Idiots)的观后感,可是琢磨了很久都不知从何下笔。因为这部电影包含了太多元素----教育,亲情,爱情,友情,每一个元素都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主人公兰彻给人带来的无穷正能量,颇有励志的作用。看了一次又一次,每次看完之后都会有一腔的感触波涛汹涌,却又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直到有一天,和一个学生聊天时提起了这部电影,我才发现在这无限感慨深处隐藏的感动。我问他,你觉得自己最像这三个“傻瓜”里的哪一个,拉朱,法汉,还是兰彻?他回答说,法汉。我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和法汉一样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有自己的梦想,但是都被父母逼着选择其它的专业做不喜欢的事情。那一刻,我的心突然狠狠的抽动了一下,不是同情,而是非常羡慕那个像法汉的学生,只为那句“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有自己的梦想”。因为,我都已经三十几岁了,才终于可以清晰而又自信的说出“我也有自己的梦想”。

  其实我是个很幸运的人。求学的路上顺风顺水,家里的环境也和谐安康。我按部就班的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整天就像个没烦恼的傻大姐,因为我从来没去想过什么梦想不梦想,而且在一环扣一环无缝衔接的学业流程中也没时间想。大学快毕业了,看到别人不是忙忙碌碌找工作就是辛辛苦苦备战考研,可我却始终紧张不起来,因为我也不会去想以后要怎么样,觉得生活给我什么我就要什么吧。但受周围气氛的影响,我也决定考研。作出决定的那一刻,我还相当兴奋,心想自己还算是个有理想的人吧!颇有崇高了一把的感觉。可是,还没看两天书,就接到通知说我已经被保送上本校的研究生。其他同被保送的同学都在分析利弊,甚至还有人为了梦想放弃了保送资格,可我还是什么都不会想,这就是生活给我的,拿着吧!读完了研究生,曾发誓不当老师的我机缘巧合又被一家高校录用。在别人眼里,这是怎样的顺意人生!

  然而,在享受着生活给我的馈赠的同时,心里时不时会感觉有些不安定:一是总有一种不劳而获的不道德感;二是内心深处那小小的叛逆对我说,干吗老是“逆来顺受”,不能自己主动选择吗?但是在大学教书的闲适与稳定很容易就让我沉沦了,更不去想什么梦想不梦想。

  做老师初期,虽无什么教学经验,但凭着一股新鲜感和满腔的热情倒也把课上的有声有色。而且学生对年轻的女英语老师总是很买账,这也带给我不少成就感。可是慢慢的,越来越觉得站在讲台上的自己像个纸片人,干巴巴的,没有灵魂,没有信仰,只为了那几个小时的教学任务而把自己变成一个复读机。我开始思考:难道以后的几十年都要这样吗?焦虑又纠结,但每个月看到工资卡上的数字又让我没有勇气选择离开再开辟新战场。这是我活了二十几年第一次真的烦恼了。不光是烦恼,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觉醒。就像是 The Truemen Show (电影《楚门的世界》)里的Turemen一样,当你觉醒的时候,哪怕回头看到的过往里有多少美丽的画面,你都不会再回来。于是,我决定要在工作以外找点儿想做的事儿。因为我隐约觉得,要是把评副教授、教授当成人生理想的话,我一定会空虚到死。

  我开始看很多书,开始有很多想法。而且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把想法停留在口头上,想到了什么我马上就去尝试做,这个不行就再去做下一个。没想到这种态度的转变也对我的工作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拿去跟学生讨论分享,而且姿态更加的谦卑。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板一眼有条有理的备课,反而更期待每次课都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激活我的大脑,焕发我的激情。就在这种努力的尝试中,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想做又喜欢做的事,也开始有了一个梦想。这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

  看了金兰都的畅销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我忍不住叹息:为什么我在该痛的年纪没有痛啊!就如同《三个白痴》里的法汉和我的那个学生一样,如果我能在他们那个年纪就感觉痛就有梦想,该有多好啊!但换一种思路想,幸亏我在才三十几岁的时候有了梦想,让我有足够的时间为它努力,为它激昂。哪怕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有也总比没有强。梦想永远不迟到,迟到的是迎接梦想的勇气和力量。很庆幸我没有一直迷迷糊糊的徜徉在生活给我的温床,从心出发,去追求,去奔放,就像一个真正的年轻人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