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盒》观后感
这是部颇为难得的印度电影,不再有花哨的歌舞桥段,也不见烂俗的爱情故事,更不见对好莱坞的模仿及对观众的讨好。导演静下心来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和生活的小故事,清新而隽永。如果说越南电影透着青木瓜的清香,这部印度电影则有着咖喱般的浓郁。
宝莱坞也在变,越来越多的印度电影已脱离了宝莱坞的即有风格,现在的印度电影歌舞段落大大减少,既使有也是在它适当的地方。现在大约有30%的电影没有了歌舞场面。而很多导演开始注重影片的故事及意义,故事稍有新意便可取得可喜的票房,《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导演拉库马·希拉尼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新颖的故事,每回都轻松拿到印度的票房冠军。
宝莱坞不是外国人眼中的贫民窟和少年派。印度人自己的故事渐渐得到世界的承认。《午餐盒》绝对可以称得上宝莱坞电影的异数,不但全片没有歌舞场面,影片在该出现歌舞的地方用配乐代替,而配乐不但极富印度特色而且与画面配合得当,绝没有喧宾夺主之势。故事也沉静深刻,完全不见宝莱坞过去的简单浮夸。
影片通过送错地点的午餐盒的事故串连起一对男女的情感故事,又用这对男女勾连出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影片虽专注于这对男女的饭盒传情,但通过餐盒下的书信所传达出的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谈情说爱,还有他们身边的人情事故,更重要的是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
影片通过大量的画面渲染出热闹拥挤的印度,而在嘈杂拥挤的表象下我们又清楚地看到一个个被体制化的人。而这种被体制化所带来的孤独与无助跟热闹繁华的城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面是拥挤的人潮、喧闹的城市,另一方面是整齐划一的办公室和堆积如山的文件,当然还包括整齐的食堂和两点一线的生活。
杂乱的电车网对应着整齐单调的办公室,如沙丁鱼罐头般拥挤的人群对应着男主人公家里的孤单。女主人公的生活跟男主人公相比更程式化,她的生活就是在家做饭,然后打包送到门口,唯一的乐趣就是跟楼上的阿姨聊天,而这种妇人之间的聊天也是极其有意思的,俩人从不见面,观众也无法见到楼上的阿姨,影片用楼上楼下一问一答的方式描绘出这个印度主妇特殊的交流方式,也勾勒出她实在的孤独与生活的无助。
而统观整部影片,它的场景重复而单调,拥挤的电车内景、一眼望不到头的办公室、空寂的阳台、女人的厨房,构成了影片的主要场景,并重复出现。这种城市重复单调的生活和人际的冷漠孤独构成了影片的主要情感基调。甚至影片大半的情节也是由男女主人公相互读信的镜头连缀而成,这种读信的重复场景强化了影片中人物生活的规律性,也进一步说明人物的体制化和生活的无趣。
男主人公费南迪斯的会计工作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这也增加了这个人物的孤独心态。费南迪斯向女主人公依娜讲述了他所看到的一个街头艺术家,那个在街头卖画的艺人,重复画着同一个画面,但仔细一看,每幅略有不同,“多个人,多辆车,或多只狗在过马路。什么引起画家的注意,便多什么,而其中一幅,我看到了,至少我认为,是我自己。”画家的画是费南迪斯生活的意象,每幅都一样,但每幅又略有不同,在这种重复和微小的不同中,生活继续着。
对于这种普遍又近于绝望的生活,有人选择了死亡。影片中侧面描述了一个女人因生活的绝望抱着自己女儿跳楼的故事。而当依娜侧躺在床上摘下首饰时,我们以为她要走跟那个绝望的女人同样的路,但影片给了我们希望,她想卖掉首饰去不丹。不丹在影片中是一个希望之地,对应着孟卖生活的绝望,“在不丹,每个人都是快乐的,他们没有国民生产总值,却有国民快乐总值。”看到这里,再对应自己的生活,这个典型的印度故事同样适用于我们。
不丹象征着对理想化生活的向往。费南迪斯的助手谢赫则是影片体制化生活中的异数。在这部看似单调的爱情片中,谢赫本是多余的人物,或者说,影片如果没有这个人物故事会更加干净。但是导演并不想单单讲个爱情故事那么简单,他将谢赫作为反体制的代表,也为影片的重复生活带来了一丝清新的空气。
他生活积极向上,对工作锲而不舍,在感情方面,女友胜过他的一切。他有很多反常的举动,假造学历,坐火车不买票,对于这些出格的举动,影片并没有给出任何态度,影片仅仅用这个人物打破费南迪斯的僵化生活。“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是谢赫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导演教给观众的生活法则。
费南迪斯和依娜始终没有见面,他们的感情也没有结果,影片的故事没有结束,甚至它的结局也是开放式的。在影片最后费南迪斯坐在满是歌声的火车中,目的地不详,可能是不丹,也可能是纳西克。总之,他离开了他过去的生活,他的改变意味着希望。《午餐盒》为我们描绘了真实的印度生活,喧闹、困苦而又充满希望,一种重复中的变奏,体制中的突破,对于印度电影又何尝不是。
- 上一篇:电影归来观后感
- 下一篇:电影《窃听风云3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