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4》观后感 文/图宾根木匠 2007年,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在《星期日电讯报》上撰文,提出了“中美国”(Chimerica)一词,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中美国”在宏观经济层面是否完全实现,尚有争议,不过在电影业界,“中美国”的趋势却很明显,《变形金刚4》其实就是一部“中美国”联手打造的银幕巨无霸。 从缘起上说,“变形金刚”其实是美、日合作的产物,1984年美国孩之宝和日本塔卡拉公司合作开发、销售这一系列玩具,并由漫威公司负责漫画创作,到今年已有30年的历史。不过到了《变形金刚4》,大量中国商家和资本蜂拥而至,从内容层面就开始大量渗透进电影,从而使此片呈现出浓郁的“中美国”特色:主角的吃穿用度都时时闪现着中国商品的标识,甚至在美国内陆,那些商品包装上都堂而皇之的露出了简体中文的字样,而中国观众在看《变形金刚4》时,数中文广告也成为了不得已的观影乐趣,边雷边笑自娱自乐,个中况味已经跟前三部《变形金刚》截然不同。 剧情后半段,影片直接将主场景置换到了中国,从北京、广州一路杀将过去,最后更是把香港作为决斗的主战场,香港被打个稀巴烂不算,外星飞船飞越长城,以及鸟巢、水立方和广州的高楼大厦都让中国观众有了巨大的亲切感;此外,李冰冰、韩庚等中国演员也在片中一一亮相,李冰冰甚至有着相当长的戏份,并和片中的一位主要角色有着不少的对手戏——这些都使得《变形金刚4》中式趣味十足,使影片从当年的纯好莱坞产品变成了“中美国”制造。 “中美国”的出身也让《变形金刚4》的意识形态策略和世界观设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变形金刚4》里,基本就只有中、美两家与外星人们有瓜葛,世界观的设定就框定在“中美国”里,仿佛其它国家都被忽略不计了(作为汽车人成员的“漂移”变形后是一个日本武士形象,算是向日本原作致敬吧);而大量中国商家和中国元素的纷纷植入,也使得《变形金刚4》不再像前三部一样与五角大楼有着太紧密的联系。 前三部《变形金刚》几乎就像是美军的武力炫耀广告,几大军种几乎悉数出动配合影片拍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但凡能拿出来炫耀一番的美军装备都在《变形金刚》里粉墨登场,擎天柱、大黄蜂们也更多的承担了美军超级机器人的职责。而在《变形金刚4》里,当故事转场到中国时,不仅美军的身影全无,香港警方更是直接向中央政府求援,于是中国国防部长在一群解放军高级将领的簇拥下,斩钉截铁的在电话里表明了全力支持香港的态度(不过中国国防部长是军职,应该不会穿着西装出镜)。 总的来看,《变形金刚4》就像是美国上身、中国下肢的一次银幕合体,一部弗兰肯斯坦式的超级大片,按照前半部美国部分的剧情延展下去,似乎应该成为一部合格的爆米花大片,但在中国元素喧宾夺主之后,影片开始朝混乱、奇怪的方向发展,只得热闹但草草的收场。 如果说,《环太平洋》在中国取得高票房与北美的惨淡对比是无心插柳的话,那《变形金刚4》着眼于“中美国”的整体制片策略就已经昭然若揭了。目前来看,《变形金刚4》在北美的票房不错但没有中国那么出奇的火爆,不过中国票房的坚挺(以及商家的广告植入)早就足够支撑这样一部巨片的盈利前景——中国影市的崛起放在世界电影产业坐标里也是一件头等大事,它改变的不仅是中国电影,甚至是好莱坞电影的样貌。 照此发展下去,变形金刚逐渐成为合拍片甚至国产片也不稀奇,到那时,这个弗兰肯斯坦就彻底变形了。
文/Xuxu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系列电影能像变形金刚一样次次在中国影市掀起惊涛骇浪,一次次地让中国影迷服服帖帖死心塌地地涌入影院,以高价买票入场;这一次,变形金刚4又华丽丽地披上了中国元素的外衣,理所应当地换来了中国市场的破纪录的滚滚票房。为了这全球最重要的票仓,导演可谓是煞费苦心:
影片中没有了冲锋陷阵的美国大兵没有了令人咋舌的美军高科技武器也没有了兢兢业业正义凛然的美国政府机构——中国成为了影片高潮部分一个彻彻底底的宏大背景。除此之外,中国厂商无孔不入的恶俗广告各大城市景区的恢弘美景更是令观众眼花缭乱头昏脑胀。失去理智的导演和制作方使得变4较之前三部故事更单薄节奏更混乱,系列最烂当之无愧。无创意无诚意——这就是MichaelBay精心献上的一部不顾一切谄媚中国市场的鸡肋。
首先,作为鸡肋,这部大作由于创意与故事的枯竭注定稍显平淡而乏味。由于故事情节上的单薄使得影片节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丝毫没有张力——激烈的打斗戏不讲层次地一个接一个往人眼前送吗,衔接的文戏既简短而又苍白无力。
从创意上来说,守护神秘物件以防地球遭到毁灭的烂梗已在前三部被导演不厌其烦地使用了,第二部的埃及寻宝和第三部的登月竞赛至少从框架上来说还能稍稍吸引观众,这一部中没有了一个稍显有趣的框架对影片进行润色,使得许多观众对银幕上冗长的烟火秀提不起任何兴趣。诚然,对于那些去电影院单纯地想从枪林弹雨和爆炸的轰鸣声中收获快感的观众们来说,出众的视效或许会让他们感到不枉此行,但在CGI视效轰炸片如林的今天,一部走入瓶颈的大作若是单单依靠MichaelBay的三板斧,其质量还是难以令人感到满意。
第二,这鸡肋不但让人提不起胃口,而且量又特大,一盘盘接连不断地一成不变地往人眼前送。大家去饭馆吃饭都知道,要先吃开胃小菜然后是炒菜等副菜,接着是主食,最后是甜品,这上菜层次讲究的是口味的不同;而且人吃的时候得一口一口来,如果一直往嘴里送,来不及咀嚼,不是被烫着,就是把人噎着难受。
变形金刚4中MichaelBay对于视觉轰炸的处理就显得没有层次而混乱无章,影片将近三个小时的正片,视觉特效就占据了一半以上,显得足够冗长;导演想植入更多更炫的娱乐元素的用意是好的,但将大量的特效镜头杂糅在一起不经过布局和铺垫一股脑儿地往观众面前堆就物极必反了。因为导演对于视觉轰炸的层次感把握不佳,激烈的战斗场面是一段一段的,打斗与轰炸是一波一波的,但又有多少能使已经在冗长的枪林弹雨战火纷飞中身心俱疲的观众们肾上腺素急剧飙升,从而点燃激情呢?
令人唏嘘的是,Transformers4在大中华市场捞到了前所未有的一桶金,但在北美本土和其他海外市场却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失利。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观众对这一系列的观影热情也会总有一天被每况愈下的影片质量耗尽。缺乏创新与诚意的Transformers难道真要变得晚节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