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正文

爱新觉罗溥仪观后感

  爱新觉罗溥仪观后感(一)

  从来都不知道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像他那样曲折,而他,一直都是命运的玩偶,直至暮年,才有了重生的机会,看其一生,仿佛自己也历尽了沧桑,心里竟然涌上了阵阵的愁绪……但他的同情是艺术化的,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了解,165分钟内不断闪回叙述了溥仪61年的人生,其实更多是叙述了中国那61年动荡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下的所有人。

  历史的车轮从来都不会为一个人而停留,即使是皇帝也无法抵制其前进,无法把握历史奔跑的方向。而这个末代皇帝溥仪貌似威仪天下,手握天下人的生死大权,却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和我们一样,只不过是历史马车上的一名可怜乘客。甚至比一般的乘客更可怜,因为他的前半生都是被囚禁起来的,没有自由的人,是一种何等的悲哀。紫禁城那么小,小到永远是斑驳的朱红的墙,辉煌的金銮殿,蓝的天,白云略天而去。紫禁城那么大,大得推开一扇门,还有一扇门。这个地方,困住了溥仪一生的美丽,誓言,梦想,信仰。一个天真无暇的孩子已被送进一片千疮百孔的禁宫中,在目睹慈禧驾崩全过程后全然不知此时残酷的。

  现实,依然天真地走到已是摄政王的阿玛前,问他是否可以回家了,阿玛无任何言语,却是向他深深一拜,瞬时间,一切不言而喻。孩子的地位立刻变得何等的尊贵,何等的独特,何等的不逢时代!一个政治牺牲品就这样诞生在即将崩塌的王朝中。由此便可想象,孩子将来的成长过程是多么扭曲。黄昏的紫禁城,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语一个末代皇帝的悲剧的开始。万年皇帝,带给他的究竟是什么,还记得在他母亲死的那天,十三岁的溥仪平静的说“我母亲今天死了吧”。然后他推着自行车走遍皇宫的每一个门,朱红庞大的门。门外是匆忙的市集,褴褛的乞丐,玩耍的孩子。他想出去,门却在恭敬的侍卫手上怦然关闭。门外有他的母亲,他的模糊的短暂童年,有他遥远而又触手可及的世界。他绝望,叫着:“open the door”。第二次喊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后了,另一个牢笼关住了他,那就是满洲国,在世人的唾骂声中,他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当染上毒瘾的婉容在黯然被日本人送出总督府的时候,雪地上,溥仪一路狂奔,那是不是他一生所爱的女人,已经不重要,只是,那是一辈子爱他的人,唯一的,仅有的,所有的。同样朱红伟岸的门,应声合上。

  中国文化概论仪喃喃着。命运是不公平的,生旦净丑,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命运又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扮演角色时候都是被动的。童年时候,他想做个快乐的孩子,人们却强迫他坐在皇位上,从此与骨肉亲情绝缘。少年时候,他想做个真正的皇帝,却只是成为一个符号象征,豪情壮志成为一江春水。青年时候,他想创立一个国家,变革中却被敌人蒙骗成为傀儡,沦成为民族的罪人。

  中年之后,他以为自己是个罪犯,以为难逃一死而割脉,却柳暗花明重获自由。一次又一次,他被命运戏弄,身不由己。溥仪曾经讲过一句话,我这一生啊就是高墙,在宫内,一生下来是王府,三岁就进宫当皇帝,一眼看到的就是高墙,紫禁城的高墙。但是紫禁城的高墙,仅仅束缚了溥仪的身体自由,可是腐朽的不合时宜的皇权意识却筑起围困他一生的高墙。正是这种自我围困,使得溥仪答应日本人去做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成为民族罪人。这样的自我围困,不仅没有满足溥仪做皇帝的意淫,更摧毁了溥仪作为普通人的幸福生活。溥仪的一生,是自我囚徒的一生。但是,他的身不由己没有被大家所看到。国人总是喜欢用一种鄙夷的眼神去看待溥仪,冠在他身上的名字很多,却没有一个是好的,“卖国贼”“傀儡”“汉奸”“民族耻辱”?可是有谁真的去了解这个末代皇帝的身不由己,高高的围墙横在他的周围,造成了他的无知,也造就了他的悲剧,身为“囚徒”,他的雄心壮志也被那高高的墙壁渐渐的磨平,直至什么都没有了?摆脱了一身的束缚,最终脱离了“囚徒”的身份,虽成为一介平民,但是却拥有了心灵的宁静,这或许才是他最想要的吧。在这部电影中,溥仪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他是难以诠释的符号,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傀儡,(www.lz13.cn)历史的玩物。虽不能完全有助于我们去深刻理解溥仪这个在中国显赫一时的政治人物,但至少给予了我们某种启迪,溥仪的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贝托鲁齐从艺术的角度窥见的那个溥仪与现实中真实的溥仪虽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溥仪的一生却是同中国动乱的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溥仪从政治傀儡被改造人后,亲眼目睹过去那些改造他的人如今被视为“牛鬼蛇神”从人的地位上驱赶下来,这是历史对人的命运的一次嘲弄。

  世界那么小,小到我们就像生活在巨大的玻璃缸里,透明的世界,我们彼此遇见。

  世界那么大,大得有些地方,我们一辈子也无法到达,这就是命运。

  从紫禁城到天津,再到满洲国,再到监狱。被历史牵绊着的,就是这个万年皇帝。历史的背后,是我们碌碌的背影。我们坚信我们在创造历史,其实,我们一直在沿着历史给予我们的轨迹向前走,无法抵抗。我们总以为我们看清了历史,其实,我们只是在门内无助得向

  外张望。身在历史中,我们无法知晓什么。溥仪投靠日本人,是因为国民党背信弃义地掘了满洲的皇陵,慈禧的尸体被撕成几块,脖子上的项链做了宋美龄的结婚礼物。而他的决定背后,是日军哈尔滨的细菌试验厂。这是他所不知道的。在监狱中的溥仪,看着记录片,惊愕的缓缓站起。


  爱新觉罗溥仪观后感(二)

  10集的记录片《爱新觉罗溥仪》在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播完了。看过之后我一直在想,如果他不是皇帝,或者不是末代皇帝,他的一生会是什么样?

  我们都知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的道理。那么从一个生为贵族,3岁就成为拥有天下财富、一呼百应的皇帝,而后沦落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公民的时候,他的心中该有多大的落差,该是多么的凄凉?更何况期间还经历着生杀荣辱的几多起落。他的人生又有多少是他自己可以选择的呢?多么无奈的人生呀!

  在2005年圣诞的一次活动上见到了一位爱新觉罗,他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在这个活动上,他为他出版的“天坛祭天”dvd做推广宣传促销。

  一个家族就这样消失在历史中,而我们普通人的一生更是留不下什么痕迹。如果留下痕迹,又有什么人愿意留下这样的故事。

  电影演员陈冲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这样回答记者: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有什么故事,越普通就越平安,越幸福。

  人生都是只有一次的体验,虽然人生的滋味有很多,可是大家渴望的都是平安幸福,顺顺利利。有哪个人自己希望过着传奇的人生呢?

  在溥仪去世的时候,他留下的只有一个纸条,是写给他最后的妻子的,也就是让他的“小妹”给他带药来。无论什么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是那么的普通、平凡。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太多的无确定性。我们对我们的人生都无法设计。我们只有乐观的活着,无论哪种生活,都在可能的前提下安排好,这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