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斗牛影评(一)
对于大多数有一定阅片量的电影爱好者来说,《斗牛》一定会被称为一部好电影。因为它有一个讲述的非常完整的小故事,它有着非常鲜明的艺术个性,除此之外,它还有那么点似有似无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的思想。在当前的中国电影环境下,坚持做有艺术个性的东西,已经十分难得,坚持做有艺术个性,同时又能兼顾普通观众感受的东西,可以说是弥足珍贵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管虎的《斗牛》是今年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国产片。管虎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步,我想和他近几年的电视剧拍摄经历不无关系。就像管虎自己说的:他把电视剧当饭吃,把电影当酒喝。当一个人吃饱了喝足了之后再搞艺术,一定和那些把艺术当饭吃的人拥有不一样的境界。
从整体上看,《斗牛》的故事可以用“高级”来形容。它通过一个不求进取的懒汉农民牛二的一次非正常历险,将日本兵、八路军、国民党、难民、土匪等几乎所有的抗战期间的角色进行了奇遇式的有机串联,再加上不断闪回的牛二的战前生活,从而引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对战争本身,对我们这个民族,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民性进行适当的思考。影片中不断出现的对过去美好生活的闪回,一方面是对影片单线条叙事的弥补,一方面它也起到了和现实生活的对比作用。战前的生活是生动的,幸福的,战后的世界是冰冷的,残酷的。战前老祖一声令下,大家会排着队抓豆子,战后人们会为了一口饭恩将仇报,自相残杀。战前牛二和九儿最大的矛盾不过是一只银镯子,战后“两个大活人,‘当’‘当’两声就上天了”。战前牛二的世界总是热热闹闹,吵吵嚷嚷,战后牛二的生活凄凄惨惨,孤苦一人。战前的影像虽然灰暗,确还有颜色,战后的影像几乎只有灰蒙蒙一片。
《斗牛》显然不是那种有一个核心主题贯穿始终的电影。如果那种电影是超级大厨做的金牌大菜,那么这部电影就是一个手艺人做的精致的小吃。它不像数学证明题那样严谨,你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得到同一个答案。它更像一颗怪味豆,看似随意,将许多好玩的佐料都放在里面,但却自成风格,耐人咀嚼。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点,不同的人对同一点会有不同的看法。正是这种多义性,使这部电影显得更加的内容丰富。老祖总是坐在“床”上底气十足的大声喝斥“人神共愤”,“人神共愤”;那个猎人家的土猎枪和弓箭,看似精致,却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关键时刻还差点让牛二送了性命;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狗”,在这里成了贼头贼脑最不吉利的“狼崽子”,真是“人不像人,狗不像狗”;还有那个反复出现的“大炸弹”,最后牛二将它奋力拔起,扛到自己和主角牛山上的“家”,摆在自己“家”门口,等等等等,除了正常表意外,好象都有那么一点弦外之音,但又很难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对于这点,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就像怪味豆一样,每个人嚼出的味道只有自己知道,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也没有必要寻求统一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牛二心中唯一的亲人就是那个总想抢走自己银镯子的九儿,九儿死了,他唯一的亲人就是那头牛了,所以他最后管那头牛叫“九儿”。他的所有理想就是和九儿好好过日子,“生个一男半女的”,但这个简单的理想却无法实现。除非他们像原始人那样住进山洞里。
从电影艺术技术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最值得说的是对道具和空间的利用。土猎枪,弓箭,望远镜,长马鞭,银镯子,大铡刀,老祖家的破药柜,老祖怒斥晚辈时坐的“床”,还有那个反复出现的不会爆炸的大炸弹和几块现大洋。这些都给影片增加了不少情趣和一些似有似无的象征意义。那个塔楼,四通八达的地道,九儿说话时抱着的“电线杆子”(不知道是什么杆子),一堵墙,一棵树,牛二从一块儿高地往院子里扔石头,还有反复出现的有点超现实感觉的石头山和山上的大石头。这些不仅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它们几乎成了影片叙事必不可少的元素。大家想想,如果没有这些,许多故事的构建是很难成立的。
最后想说一句,牛二的小黄牛太可爱了,主角牛的演技太好了,导演是怎么控制的?
电影斗牛影评(二)
看完管虎导演的《斗牛》,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余华的那部作品《活着》,不论是一直处于贫困的牛二还是曾经有过美好时代的富贵,最后的结局都回归到了简单的人和牛。
影片中生与死对于牛二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但牛二顽强的生命力仿佛让其成为了打不死的小强,牛二身上所表现的出是中国农民身上所特有的那种吃苦耐劳,顽强的生命力,以抗战为时代背景的电影讲述,对普通农民的生活来说,日寇、流民、土匪、八路、国军,乃至日后的解放军,都成了过眼云烟,在最朴素的生存理念的支配下,农民卑微而又坚韧的活着,“城头变幻的大王旗”永远无法遮蔽农民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最后,他们还用最质朴的契约理念无情嘲笑了所谓的宏大价值,《斗牛》用小农意识曲径通幽的玩了一把市民理念的宣泄。最后当牛二(黄渤)拉着他的牛坐在土坡上感叹年华的流逝时,如同是了余华在《活着》里描写的那个老农和他的那头牛的一个翻版。
一个少爷混混,历尽人生坎坷跌宕起伏生离死别,到老唯有黄牛相伴,孤苦伶仃,可无论如何,他活着。一个乡村浑小子,阴差阳错为了一头牛而疲于奔命九死一生,最终和牛相依为命归隐山中,他,也活着。葛优之《活着》,命运多舛,福祸相依,无可奈何。黄渤之《斗牛》,且喜且悲,似喜似悲,初喜终悲。一样的小字辈,一样的大背景,一样的人性的真实和生命的惨淡,当然,还有一样的,那就是无论如何,总要活下去。也有不同,富贵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一种在生命无常的境况下学会了适应的惯性的活着。而牛二,多了个由头,那就是信守一种承诺,尽管这承诺是被迫担上的,让人哭笑不得,可就是这农民的纯朴天性,在战乱的大背景下,给了他一次次死里逃生的机缘,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信念。作为农民的他或许根本没意识,但至少,这成了电影得以黑色幽默的非常重要的线索:一头共产国际送给八路军用于补养伤员的奶牛,在鬼子扫荡之前被委托给村民牛二保护,签字画押后的一纸承诺,支撑着牛二经历了鬼子扫荡、难民乱相、土匪火并、国民党残兵,以及后来的解放军,尽管全村人都没了,尽管中间经历的各色人等也多死于非命,可牛二,和那头来自共产国际的奶牛,依然顽强地活着,这是电影的奇迹,可未尝不是奇迹的现实。?
原本可能非常沉重的主题,以如此淋漓尽致轻松活泼的方式演绎,使得黄渤能够在其原本幽默搞笑的本份上表现更深一些的内涵。在嘻笑怒骂阴差阳错中,生死显得如此简单,看似玩笑,却非玩笑。无论鬼子兵、难民,还是土匪,都在一点点可笑却不夸张中尽展人性的黑与白、冷与暖。甚至包括那头奶牛,导演以其高超的功力,让牲畜带有了人的性情,尽管不会说话,但一举一动,一个眼神,甚至一滴泪,都颇生动。奶牛卜一亮相,撞倒了围墙矗立在黄渤面前,那架势,是典型的黑色幽默就如同这让我想起《喀布尔快递》中那头驴子,可爱可笑加可气。奶牛和黄渤之间,演绎着一连串精彩的对手戏,最终相依为命,终老山中。
不得不提的还有阎妮,片中另一位主角,虽然给她的桥段不多,都是在倒叙中展现的,但她如此精彩地演绎了一位典型的乡村“泼妇”形象,嘻笑怒骂肆无忌惮,泼辣直爽充满活力,也许,这正代表着中国农村最古老却旺盛的生命力吧。牛二之于九儿(阎妮),牛二之于奶牛,粗糙而真实的乡村爱情,因了这永不止息的生命力,稀里糊涂却倔强坚定地活着。
从一些交错和闪回的镜头运用上,《斗牛》颇有点《疯狂的石头》的影子,但却没那么多线索,也不复杂,放在抗战乱世中,塑造了很多颇为真实的形象,并在风云际会中有对社会生活的颇多挖掘,这一点又比纯粹的商业喜剧高了个层次。但在主题上我看到的是“活着”,因为在我心里,《活着》是曾经一座很难逾越的丰碑,而现在,《斗牛》以更加精妙的叙述方式,在展现人最基本的生命意识上似乎也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电影《斗牛》中看到的是欢笑之后的凄凉,看到了生存的艰难,看到了人世间如走马灯一样峰回路转的变迁。可最真实的依然真实,最纯朴的依然纯朴,最简单的依然简单,就如同黄渤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样他还活着,只不过他的活是拍戏,牛二的活着是为了生存。
只为一个承诺,也许很模糊,也许只是一种惯性,也许所有人都可能忘记,但他还记得,并且为此,活着。
电影斗牛影评(三)
认识《斗牛》这部影片还是同学介绍,说是不错,我就专门把它下载下来,并认真欣赏这部影片。感觉很不错,深深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一看到斗牛这两个字大家一定会联想到西班牙斗牛,但这部影片却不是西班牙的斗牛,而是纯中国版的“斗牛”,而且这部影片中的主角之一——牛,却是荷兰奶牛,题材新颖,打破了以往影片的传统。
这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喜剧片,它反映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不幸与所遭受的悲惨苦难,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异常的残酷性。它是由我国著名导演管虎所导演,著名演员黄渤与燕妮共同主演的一部喜剧片,说是一部喜剧片,其中不乏有很多笑点,可是却无法让人眉开颜笑,原因就是它的场景太悲惨残酷了,而不禁地会让人惆怅起来。整部电影围绕着一头由国际友人赠送的荷兰奶牛展开的,真实的再现了抗日战争年代战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与不幸,让人深恶日本帝国主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苦难与恶行,并充分展现了农民的卑微与朴实,同时反映了以男主人公为代表的广大农民的信誉。
虽然影片含有很多喜剧元素,却演绎出了中国三、四十年代最沉痛、最痛苦的那段历史。(www.lz13.cn)在影片中男主人公所住的整个村的人都被残忍的杀害了,只有男主人公与这头荷兰奶牛,这时的男主人公是孤独的,也是痛苦的,他所失去的不仅是与他朝夕相处的村民,他的那头老黄牛,他失去的还有他的挚爱——女主人公“九儿”,这正是他最痛苦的地方,为了这头“八路牛”,他失去了太多,但他还是坚持把这头“八路牛”成功从残忍的战火中解救出来并在与它朝夕相处的日子中培养出了深刻的情感,在这一方面有赖于这头牛不是一般的牛,而是能产奶的荷兰牛,另一方面是还有赖于男主人公的机智、勇敢与很好的信誉,没有这两方面的原因这头牛是不可能活这么长时间的。这时的男主人公与牛说话,在别人看来似乎就是对牛弹琴,但这时的主人公与牛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一般关系,男主人公已经与牛之间生了深刻的感情,甚至已经到了分不开的地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反映了战争时代中国农民的信誉,勇敢,敢于牺牲的爱国之情,从侧面也反映了日本鬼子的凶残。影片通过这些极为朴实的事例道出了一个意义深刻的道理,在这建国60周年之际,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是献给祖国的最好的礼物。
这也是一部注重细节刻画的影片,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破落的村庄,代表男女主人公爱情的银镯子,曾拯救过多人性命并经历过生死的奶牛都是导演所着重刻画出来的场景,打破了很多影片所体现出来的豪华阵容,在正方面我认为是一次创新,该影片虽然质朴但不乏教育意义,并能深深激起人们的爱国之情。
在影片最后男主人公意味深长的说出一句话:“别害怕,什么都能过去”,道明了只有活着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才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如今的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的生活已不再有战争带来的苦难,不再有饥肠辘辘,不再有由于战争而失去亲人与爱人的痛苦。因此,我们通过观看这部电影在深刻感受到70多年前民族的伤痛的同时,也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也更应该保留在影片中男主人公所体现的坚守承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