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正文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一)

  它给我们带来不仅仅是震撼,仿佛昨日,十七岁,原来有人这样走过十七岁。一部关于青年人的影片,也属于我们青年人的影片。它为我们展示了我们青年人身上却经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那就是执著,青春的执著。

  《十七岁的单车》故事以“单车”为线索,它由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开始,最终以自行车得支离破碎而结束。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青年人的命运就被这辆山地自行车紧密联系起来,来自乡下的小贵为了未来的城市生活而执著着,家住贫民区的城里人小坚为了朦胧的爱情而执著着,两人为了单车发生冲突,最终,两人为了维护各自心中的梦想而举起了砖头。

  影片以小贵抬起已支离破碎的单车行走在北京的街头而结束。

  从农村来的小贵是中国现代社会中千千万万名民工中的普通一员,他来北京打工,很幸运,他在飞达快递公司找到了一份职业,他的任务是骑自行车送快递,每单收费10元,等他挣够了600百块钱,就可以买下他特别喜欢的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白色山地车。就在他快要挣够600块钱时,心爱的单车却意外被盗。由于单车被盗,他耽误了送快递的时间,回去要被经理辞职。为了这份工作,在他执著的、百般恳求下,经理答应了他,如果他找到丢失的单车,就可以继续在快递公司工作。于是,他开始在偌大的北京城内寻车。

  这时,影片中的另一男主人公出现了,他就是小坚,他的家除了贫穷以外,还是一个重组过的家庭,他和爸爸与别人的母亲、女儿共同组成的。他偏激、内向、敏感,在他心目中唯一的亲人只有他的父亲,而父亲对他买车承诺的一再爽约,让他对这位亲人失去了希望和信任。于是他偷了家里的钱,在二手车市场买了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有了这辆山地自行车,他就可和同学们一起玩弄各种车技,同时,这还会博得女同学潇潇的欢心,进而喜欢上他。潇潇确实对他产生了好感,他们约会,有了独处的时间。就在小坚将要亲吻潇潇之时,小贵发现了他的车,他推着车拼命地跑,但最后,在小坚同学的帮助下,小坚还是把车要了回来。

  小贵丢的只是一辆单车,在城里人的眼里,车只是一件交通工具,丢了只会造成不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在小贵的眼里,单车就意味着他的工作,车丢了就意味着失去工作。为了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他不顾一切要把车给找回来。而在小坚看来,有了车他才能有美好的爱情,贫困的家庭不可能出钱给他买一辆新车。两人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都执著地想拥有那辆自行车,互不相让。两人都执著的认为拥有了那辆山地自行车,也就拥有了梦想。于是,在自己不能取回单车的情况下,小贵来到了小坚家和小坚父亲进行交涉。然而,即便是挨父亲的打骂,小坚也绝不放手。他们都各自认为车是他们自己的,最后,小贵还是把车骑走了。小坚没了车,他不甘心自己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他又召集了几个同学,他们在街上堵上小贵。虽然遭到小坚他们几人的毒打,但小贵死也不放手,车对他来说是何其重要,车是他立足城市的根本。在这种局面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两人只好达成一个协议——两人各骑一天。这样,他们的梦想得到了维持,两人达成了某种默契,每天早上在一个固定的巷口交换单车。

  直到有一天,小坚发现他的梦想快破灭了,他喜欢的潇潇不再理他,喜欢上地痞子大欢。为了维持他的梦想,他拿起砖头砸向大欢,然后急忙逃跑。此时,小贵正在巷口等着单车,小坚把车交给小贵,这时大欢带着他的朋友们来追小坚。小贵只好骑着自行车跟着小坚逃跑,明知道往里跑是一个死巷子,但他俩人仍执著地逃跑。最后,他们无路可走,遭到了大欢他们的毒打,单车被砸个稀巴烂。这时,出现了有趣的一幕,纯朴善良的小贵忍无可忍、拿起砖头砸向使劲砸他单车的家伙。而后,他抬起支离破碎的单车消失在了川流不息、交通拥挤的北京城。

  十七岁,我们都曾有过的年龄,我们也曾有过属于我们十七岁这个年龄的“单车”,而每个人心目中的“单车”都是不一样的。十七岁的时候,我们有过幻想、冲动,也有过迷惘。看完《十七岁的单车》,我们会发现我们还曾经执著过,为心中某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执著着。我们已走过十七岁,但是,青春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我们应将执著进行到底。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二)

  人是很奇怪的,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得到。越是禁止的,越是想去逾越。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某种情况下,也可称之为探求未知的好奇心和上进心。当然这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心理状态下产生的行为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太出格了,否则就容易犯原则性的错误。类似心理状态很多人会有,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却不多。这与个人的认识水平、教育程度以及特定条件下的自控能力等等不无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多数人不大会犯错误,这里所说的错误是能够上纲上线的大错误,由此推论绝大多数人是“好人”。他们按部就班地,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和轨迹稳步推进自己的生活,从懵懂的少年,到逐渐长大成人,一直到而立、不惑、知天命……

  最近几年喜欢上了电影。准确地说看电影的频率增多了,因为有了电脑,有了网络,下载或点击就ok了,且选择的余地大,想看什么有什么。真正喜欢看电影应该追溯到小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看露天电影,如《少林寺》、《神秘的大佛》等等。那时候只要听说邻村有影讯,晚上通常会邀上同伴,偶尔打着微弱光线的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行进在坎坷的乡间的道路上,摔个跟斗也是未可知的。但这丝毫挡不住去看电影的热情。只不过看电影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新奇。而现在看电影的视角更多了,比如最近在影院看的《钢铁侠2》,体会到的是连座椅都震动的震撼。

  一部电影能够在短暂的一二个小时里面,通过演员倾情演绎,场景的切换搭配,以及借助现代多媒体,讲述一个故事,反映一个主题,或者一种倾向,从这点来说确实不易。虽然有不少电影比较蹩脚,归于垃圾,纯属拼凑嫁接,牵强附会,或者词不达意。但依然喜欢电影,电影中容纳乾坤,有着现实,又很超脱,不同的人的喜怒哀乐,折射出的却是人性的光芒与镜子后的暗淡,情节或波澜不惊,或跌宕起伏。好的电影不但有唯美的画面,有着光与影、音与乐的完美结合,更多的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时下不少电影徒有宏大的画面,庞大的演出阵容,华丽的包装,而情节和蕴含的道理却肤浅得可以,远不足以撑起画面。这就涉及到电影形式与内容的问题,虽然很多时候形式必不可少,且慢慢成为内容的一部分。但如果过分注重形式,就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尴尬。内容犹如人的骨架、人的精神,或者是人本身,而形式是人以外的衣服或饰品。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宁可不要那徒有虚名的形式,裸体倒显得更真实些。我认为更好的电影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并将内容的悬念,想象的空间留给观众,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思考。

  写到这好像是忽略标题了,《十七岁的单车》属于大陆十大禁片之一,禁止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大家自然而然联想到的反动、黄色或血腥暴力,而好像是制片在程序上出了问题,就像许多司法实践。程序违法一切得推翻重来。这部影片就是如此,先斩后奏,没通过审批就开拍上市,其结果是遭封杀和禁止,但这并不妨碍它是部好影片。

  网络上比较轻易地找到了这部影片的下载链接,用暴风影音看后,觉得很好。这部影片除了导演王小帅有些名气外,演员都是陌生面孔。但丝毫不影响电影的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十七岁的单车》以两个十七岁年轻人与一部单车的故事为明线;以城市化进程中,生活在城市中又游离于城市边缘那一群体的生活状态为暗线,演绎的虽是小人物的故事,阐述的却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影片的梗概就不说了,显得罗嗦累赘。谈谈感受,不到两个小时的影片中,有希望、有无助;有痛苦的挣扎、有欣喜的若狂;有懵懂的爱情、有痛失爱情后压抑的爆发;有平实、有虚荣;有自行车王国自行车被盗的家常便饭,也有法律的困惑与无奈。除了这些,还能列举很多。影片的最后意味深长:那个叫什么有贵的,他举着那辆用艰辛换来的自行车,因为那车是他生活的全部,而此时的车被人阴差阳错地砸变了形,所以他只能举着,遍体鳞伤的他踉跄穿行在京城的大街上,突兀的画面与遍街的红色夏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或许就是他们周遭的生活,格格不入,又生生不息。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三)

  《十七岁的单车》是一部很现实的电影,一部单车,两个青年,一块板砖。让我想起了二狗拍的DV唱我是一只小小鸟的片段,生活太不容易了。现实的有点过于残酷了。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

  具体情节是--主角郭连贵,带着纯朴和善良的农村人形象来到北京谋生,找到了一份骑自行车送快递的工作。公司规定每单收费10元,等他挣够了600块钱的时候就可以买下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色山地自行车。就在拥有山地车的同时,他看见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在不远处的阳台上不断的变换穿衣,这让他明白了城市人的生活,同时他在心中也默默的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城市和女孩让他的梦想更为真实,从此他就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开始他的新时代的骆驼祥子。他憨厚的走进了一个酒店的浴室,结果他并没有找到有邮件要送的张先生。出来之后,酒店的服务员要他付洗澡的钱,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执后,所谓的张先生终于出现了,他拿着快递匆匆出去了。他始终没有弄明白城市人的生活,那种生活带给他迷惘。正在迷惘的时候,生活又给他出了一道难题——好不容易挣够的自行车丢了。无助的他用力的奔跑,结果还是晚了送快递的时间。没有车,就意味着没了工作,刚刚体会到的喜悦一扫而去。为了找回单车,他奔走于城市的每个角落,他希望能从城市里寻回希望,阿贵丢了车他自然会用一切手段去拿回,包括去偷。当然他的运气不好,被人抓住了。当他原来的经理把他从派出所里领出来,声称再也不管他的事,让他脱离公司。他仍然没有放弃,他坚持去找车。因为他比较轴。

  不巧的是遇上了阿坚……当他终于知道自己的车在小坚手里的时候,他拉起自己的车就跑了,还是不走运,他没走掉,结果立即遭到了健的追击和他的一帮哥们的殴打。我记得很清楚,健的同学一边嘴里骂着脏话,一边殴打这么一位来自农村的打工孩子。车仍然被小坚带走了。他就盯梢,晚上偷偷推走了属于他的车,结果又遭到了堵截,一阵激烈的殴打,车又一次被拿走,他再一次到了小坚的家,要讨回自己的车,小坚的父亲让他把车带走了。小坚却不愿意,阿坚是一个家庭贫穷的职高学生,与郭连贵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城里人,一个一贫如洗的城市人。他的家庭背景告诉了他,父亲为他买单车的理想不会实现。于是他才将家里500块钱偷去二手市场买了一辆单车。在有单车的日子里,阿坚遇见了一个眉清目秀的高圆圆,并迅速与她恋爱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郭连贵找来了。

  对于两人而言,单车有不同的意义。在阿贵的眼中,它是劳动工具,是他唯一可以让他感觉自己能够跟上北京——一个繁华都市步伐,能让他找到在这个冷漠的城市里生存意义的拥有。丢了车,他一无所有,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生活目标,从某种意义而言,车是他的一切。而对小坚而言,他的所有的朋友都有车,他没有。因为他家的情况不好,是北京的穷人。也只有有了车他才能跟上他的朋友,包括高圆圆演的那个女孩,车对他同样重要……最后小坚跟他的朋友找到阿贵,想把车拿回来,阿贵不愿意。(www.lz13.cn)他们就打他。阿贵只有逃。逃不过,他死命的抱住单车不放手,从内心的深处发出嚎叫,这个时刻,他所有经历过的生存的艰辛统统抒发出来了。小坚他们也无可奈何,最后双方谈判,车一人骑一天。这个荒诞的事情,在他们之间发生却是一种必然。因为这是身处下层社会人对生活最无奈的抉择,同时可以看出他们的善良和淳朴。于是,两个人日复一日的开始了单车的交割仪式。两个人都怕对方把车弄坏,每次都要检查。终于有一天,两人交换了自己的名字,他们才算是认识了。阿坚伸出手与郭连贵主动的握手,让我们感觉到一种自然的温暖。一辆普通的车,一辆别人口中的破车,成了两人各自梦想的一个载体。也许因为同样的爱这辆车,他们成了朋友。

  阿坚的女朋友高媛媛,漂亮,但也是非常的轻浮。以前她曾经钟情于小坚,主动的给他一个亲吻自己的机会。然而,后来却跟了车技不错的黄毛。他看见了她的无情和善变,对于小坚而言,她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梦想。来的容易去得也快。这可能也是现在很多发达城市年轻人的现状。还有一个是周迅,一开始让我们以为她是二奶,但其实是一个小保姆,偷着穿主人的高跟鞋、衣服,偷着把主人的衣服买掉。在她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场,她在拼命的寻找什么东西。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她,一个同样来自乡下的女孩,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用城里的漂亮衣服将自己包装起来。寻找城里人的感觉,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最后一无所获,还会丢掉自己的工作。一个同样值得同情的角色。

  最后,阿坚狠下心用砖头砸向抢走他女朋友的黄毛,就在这时郭连贵因为来骑车,赶上了这场意想不到的灾祸。抢走高圆圆的黄毛叫来了一大帮人毒打阿坚和郭连贵。自行车是他们的唯一联系,郭连贵在疼痛中叫喊:不管我的事。但是没有人理会他,最后那些狠心的人毅然将自行车的打碎。那打碎的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梦想,同时也是他们的青春。郭连贵拾起砖头砸向了那个不肯放过自行车的家伙。故事结束了,残破的单车被扛在了郭连贵的背上,他走在大街上,人们的目光是冷漠的,他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对于耳边的一切,感觉都与己无关。从中可以看到繁华大都市人们的无情和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