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焦裕禄观后感(一)
通过观看《焦裕禄》电影,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焦裕禄是艰苦朴素的典范,常年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一件旧大衣成了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唯独没有自己。
一、学习焦裕禄精神,提高党性、道德修养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儿子、党培养的优秀干部,作为一个父母官,他没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有着一颗爱民的仁厚情怀,深入百姓,体察民情,访寒问暖。他前往兰考县委报到,衣着简朴,轻车简从,一路步行,当他看到一群饥饿的孩子时,他拿出了自己携带的全部干粮;当他第一次参加县委会议时,他提议与会同志先到兰考火车站看一看,当看到鹅毛大雪中静静等待的饥民无奈的眼神、当看到火车来临时饥民争先恐后逃离家园的决绝,众人被深深震撼;当他听说政府的救济粮没有及时发放时,他震怒了;当得知养牛老人被牛角撞伤,生命垂危,想见他一面时,他不顾自己已经十分羸弱的身躯,深夜冒雨前去探望;在一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他还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资助更需要帮助的贫苦百姓。面对双目失明的老人,焦裕禄同志深情地说出“我是你们的儿子”,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民情怀!这是多么崇高的人格力量!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用科学发展观描绘出了兰考的新篇章。为锁住肆虐兰考的风沙,他带领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让他滑下了沙丘,但他没有退缩,忍痛坚持工作;当得知泡桐树可以在当地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对改善气候环境有巨大作用时,他亲自到苗圃了解情况,部署植树防沙工程,并亲手在沙丘上种下一株泡桐;当得知在苗圃工作的唯一的大学生要离开兰考返城时,他抓起一把兰考的泥土,忍着肝癌的折磨,跌跌撞撞跑到火车站为他送行,没有责怪,没有批评,只是交待大学生回城后不要忘记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把兰考的泥土做一下化验分析,为改变兰考的自然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为解决夏季水患,又是他在洪水季节,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情,在看到村干部面对灾情一筹莫展,垂头丧气时,又是他一句“吃别人嚼过的馒头不香”的朴实思想,振聋发聩,激起了大家战天斗地的豪情。
三、学习焦裕禄精神,培养正直无私、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作风
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是三严三实体现,我从焦裕禄同志的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去学习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学习他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精神,赢得了党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学习他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按照“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以第三次大走访活动为契机,深入群众家中,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工作努力,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将大走访工作做好,做到将大走访活动真正走了,走好了,走近了,进一步增长执政本领,升华心灵,从群众中取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看焦裕禄观后感(二)
虽然领导说可以在没课的时候在办公室看一看电影《焦裕禄》,可实在没有那个心情。不是说不想看,而是不好意思。让学生看到,总是有损教师形象的。
如果焦裕禄同志当年也有类似的政治学习任务,他会不会在上班时间看电影呢?我想,他肯定不会!因为他时刻注意他在人民群众面前的形象。因为他知道,他的形象就是党的形象,就是国家的形象。同样,我们也不应该在办公室用笔记本电脑看,因为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要知道,我们个人的形象就是整个学校的形象。不在办公室看《焦裕禄》就是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开始。
今晚略微得闲,于是决定认真观看一下李雪健老师主演的《焦裕禄》。不得不承认,电影拍得很感人,特别是有几个镜头,任谁都得潸然泪下。不过电影容量太小了,虽然编剧导演精选镜头场面,但是依然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真正的焦裕禄同志一定比电影上演的更感人。
当然,我毕竟是带着目的来看这部电影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我能从焦书记身上学些什么呢?学习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学习焦裕禄同志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还是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这些当然要学!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老师来说,如果能力所能及的从焦裕禄身上学习一点就足够了。电影中,当焦裕禄拿着介绍信到县委报道时,县委门岗对那些小要饭的态度让焦裕禄同志非常震惊,怎么能对孩子们那样呢?那么多孩子们走上街头乞讨?难道与县里的干部一点关系也没有么?
其实从这一个镜头里我就知道我们应该向焦裕禄学习什么了。也许我们觉察不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一些学生家长,真的有一点那个门岗的样子呢!扪心自问,我们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吗?我们能对学生家长一视同仁吗?我们是不是有时候也想那个门岗一样带着一双有色的眼睛在审视站在我们面前的学生或者学生家长?
在这里,我很想检讨一下自己。学校安排中午以及晚上在门口值班。有时候家长来找孩子,按照我们的规定,是不允许家长进去找学生的。但是有些家长真的有急事要见学生。这个时候就会发生冲突,虽然阻止家长进去是执行学校的规定。但是,我总觉得亏欠这些家长。其实我们可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家长。要知道,很多家长都是从县里来的,特别是从村里来的。换位思考,我们如果遇上这样的情况,心里面是什么滋味?我做不到铁石心肠,每当我用比较严厉的话语制止家长后,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我是可以帮助他们的,可是我没有帮。焦裕禄同志如果在学校门口值班,他会像我一样那么冷漠吗?
在电影中,那个吴县长(后来成为第二书记)其实算不上一个坏人,他的所作所为也符合当时很多领导的做事宗旨。但是,我们能从他身上看出那种对人民群众极端的冷漠来。“死几个人算什么?”“千万不能因为老百姓而犯错误!”从吴县长的话里面,我能嗅到我自己的冷漠气来。
在这里,我无意谴责什么。我只是觉得,严没有错,很多家长就是冲着我们严格而把学生送进来的。但是,我们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我们能不能更热情一些。就拿给学生捎口信来说,我是不怕麻烦的。看到未接电话,我一般要回的,即使遭遇电话诈骗什么也无所谓。要知道,家长一般不会跟我们打电话,他们也怕麻烦老师。有时候的确麻烦,需要我们辗转好几次,但是如果我们不是特别忙,捎个信儿算得了什么呢?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不要对家长那么冷》,虽然说的不是自己,但是我何尝不是多次冷漠对待家长呢?今天,我们学习焦裕禄,大的方面我们学不来,对家长热情一些该不是多么难的事吧!
看了电影,我敲下这点文字。姑且自勉吧!
看焦裕禄观后感(三)
六十年代好干部的模范典型是焦裕禄同志,他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他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了对党的事业的热诚,他无私为民的品行体现了共产党员强烈的宗旨使命。1990年7月,《福州晚报》刊登了习近平书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诗词,时隔13年后,今年3月17日,习近平访问河南兰考县,有感于焦裕禄为人民服务之精神,重诵此词,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深深表达了习书记对焦裕禄同志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也是对我们这些80后年轻党员的一种鞭策。重读《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并结合电影《焦裕禄》的观看感受深刻。
一件旧外套、一把磨出洞的旧藤椅、风雨中匍匐前进的身影,焦裕禄同志留给我们的记忆似乎很久远,但充满着一种精神。1962年,那是三年困难时期刚过,人民生活还没有从极度贫困中解脱出来,生存的困境还没有扭转,民族特别需要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www.lz13.cn)身为共产党人的焦裕禄同志在这场关乎人民事业的建设中站到了时代的最前沿,这年冬天,焦裕禄同志来到贫困的豫东兰考当县委书记,他誓言要带领兰考人民走出贫困,并为了这个神圣的使命,他把自己的热血挥洒到了无尽的沙丘治理中,改变了兰考的面貌,也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正如词中所写:“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焦裕禄同志是楷模,是典范,我们青年党员以他为镜,可以明得失。时代在变,但千变万变,我们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能变,要学习焦裕禄同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优秀品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声音,广纳群众意见,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青年党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开拓进取精神强,这些都需要很好地坚持和发扬,但切忌浮躁,工作要踏实刻苦,不能患得患失。当前,二院已开始进行南扩工程,医院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也是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年轻党员更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继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实干品质,在学习楷模中提境界,在深入调研中摸实情,在破解难题中出实招,促进我院升级发展和党建工作的双发展。
斯人已逝,忠魂何以寄托?我想,发扬和传承焦裕禄精神是我们最好的纪念,这种纪念无疑是深刻和最有价值的。在抛去沽名钓誉、抛去走马观花、抛去一己之私、抛去种种诱惑之后,留住鞠躬尽瘁、留住真情为民、留住大胆创新、留住群众的精神追求和寄托,也许这一去一留之间所彰显的文化发展的张力和民族精神进步的动力就是我们今天纪念焦裕禄同志意义的真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