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正文

观暖春有感

  观暖春有感(一)

  前两天看一个朋友都的博客,说是出了一部心电影叫《暖春》很感人。于是到迅雷上下来看了一下,真的很感人,感动的我哭了。影片大部分很压抑,只有结尾让人感到欣慰,一边看一边思考,这个影片所影射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太最让我能深刻思考的是人的本性,影片中所体现出的人性的东西对现实社会背面的东西给予很大的冲击,一个大字不识的老人能为两个孤儿付出了自己的一辈子,一辈子没有娶老婆。反而遭到儿子和儿媳的不孝,刚看了一个博友娶参加自己亲人的葬礼后写的感想,百善孝为先。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真应该多看一看像《暖春》这样的影片,然后没事的时候我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都做过什么,有些事情是不是已经违背人性的东西。如果我们连做人的最基本的东西都丢失了。那我们生存的意义又何在呢。

  我们已经被这个社会的金钱,利益,权利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们虽然改变不了什么,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去追求金钱,利益,权利。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追求那些东西的时候,别失去了我们人的本性。不然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在看看我们每个人都能被上几句的《三字经》。


  观暖春有感(二)

  大家一定都看过《暖春》吧,我也一样看过《暖春》。与你们不同的是,我被《暖春》里的主人公——小花与宝柱爹深深感动了。

  先说说宝柱爹吧,他收养了两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小花和宝柱。为了让宝柱相信自己是个有娘的孩子,宝柱爹带着宝柱来到了一个离自己家乡相隔千山万水的小村子——枣花村,并一辈子没有娶媳妇。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流下了同情的泪水,一个男人怎么可能一辈子没有娶媳妇呢?而且这是为了一个和自己素不相识、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呢?

  再说说小花吧,她并不是没有爹娘,而是小花的妈妈因为难产死了,爸爸在塌方事故也离开了世界,这时宝柱爹站出来,把小花领回家抚养。这样,小花就叫宝柱爹为爷爷,宝柱爹叫小花为花儿。小花自从有了爷爷,对爷爷特别好,还给爷爷做菜团子吃。

  《暖春》这部电视剧虽然已经播完了,但小花的乖巧懂事和宽容,宝柱爹的善良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我为小花感动,为宝柱爹祝福,祝愿所有善良的人们永远平安、幸福!


  观暖春有感(三)

  昨天又看了一遍《暖春》,这是唯一一部让我观看时几次泪流满面的电影,影片围绕着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女孩小花展开,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暖春》是以小花在悲冷的黑夜中逃离苦海时惊慌失措的场景开头的,这种开头方式在观众心头抛掷下了一块因爱的缺失引发悲剧的重石,压得观众无法喘息,并且在这种窒息的环境下引发人们的深思。一边是因遭受生存生活打击而离家的小女孩,她忍受着饥饿、寒冷,在惊吓中逃亡,沾满泪的小手抚摸着的是自己满身的伤痕;另一边是早已安然人睡的孩子,他们衣食无忧,在关爱中成长,长得白白胖胖、结结实实,让观众在对比中找到同情和爱心。

  电影的开篇场景与《暖春》二字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反射出了小花的不幸。小花是不幸丧失亲情而孤苦伶仃的典型,在不开放的山村环境中,在不富裕的艰难条件下,小花是很难独自生存的。因此,小花被同村的无子嗣的家庭收养,生活的艰辛和寄人篱下的无奈,使得不满十岁的小花过早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有顿饭吃,她学会了洗衣、做饭。但是人性在艰难贫苦的条件下,在传统的养女不如亲生女的旧观念下发生了扭曲,他们只不过是把小花当作免费的女佣,这也就造成了小花的命运悲剧。

  本片是爱与善同人心冷漠、传统观念的冲突对抗,并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昭示爱的伟大。封闭的环境造就了山里人封闭的思想,贫困的农家生活转变了人性本善的优点。当小花被救到村子时,当遇到有谁来收养小花的难题时,在场所有的人避开了。此时最能显现人心的冷漠,说句好听的同情话谁都会,但当要他们以实际行动承担时,所有的理由与借口都显得那么苍白,所有人的弱点也暴露无疑。其实人性本善良,只不过是他们在私欲或传统观念下迷失了自我。宝柱爹是善良力量的代表和化身,而婶娘和宝柱则是受到各种观念失去自我的代表。婶娘和宝柱因为生理问题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宝柱爹领养小花的举动在一定意义上刺激了儿媳,再加上他们观念中存在着自己的孩子更贴心的思想,使得他夫妻俩对父亲领的女娃特别反感。再加上生活的艰难等因素,就构成了婶娘两次送小花离开的缘由。其实,宝柱和婶娘本心善良,只不过他们迷失在了风言风语中,迷失在了传统观念中。

  在人性回归的问题上,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我们的小女主人公--小花。小花的努力是婶娘和叔叔改变态度的关键因素。小花在艰难的环境中过早地成熟,她深刻地体会到了幸福的可贵及来之不易,即使在艰难的条件下,小花从来没有对社会丧失信心,反而在爷爷身上看到了希望。也正是带着这种希望,小花一直在坚持着,她无怨无悔地干着家务,希望得到婶娘和叔叔的认可。当自己的饼子做得最好时,当有了村长送的大米时,当婶娘被药烫伤时,小花不顾一切去帮忙,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选择和放弃的权利,她也不想放弃。从生活来讲,小花给婶娘送的大米解决了婶娘的生活之忧,婶娘看到了小花孝顺的一面;从传统的亲子理念上讲,小花的表现胜于亲子,婶娘一次次欺骗,而小花却是用爱化解了仇恨,为婶娘送去好吃的玉米饼,忍着伤痛去叫人救治婶娘,想尽办法为婶娘捕捉蚂蚱。这份真情、这份宽容、这份理解,像春风化雨,像细雨润物,沟通了相互隔膜的情感,感化了婶娘和叔叔冰冷的心灵,唤醒了婶娘内心的亲情。

  宝柱爹是一个善良朴实的劳动人民,却以自己的平凡做出了不平凡的善举。这位诚恳朴实的老人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却以高尚的人格品尝到了人间的芳酿。老人的慈善征服的不仅仅是村长和全村的人,而是整个被“欲”和传统观念泯盖住人心本善的社会;老人的爱心唤醒的不仅仅是儿子和儿媳的冷漠,而是全社会为慈善事业而倾注的爱心和力量。是的,当被一切世俗观念泯盖住的人性爆射出善良的火焰时,溶蚀了的是传统式的冷漠,消解了的是陌生的情感隔阂。善是社会中人性的主流,爱可以战胜一切私欲,我们在善与迷失的人性的冲突对抗中看到的是春天的阳光和暖色,而不是冬日屋檐下无奈的冰寒。

  《暖春》的故事情节设置巧妙,有力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同时注重细节的描写,给观众多而不腻的感动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为了供小花上学,老人拖着年迈的身体上山砍柳条编筐;老人与孩子互让叔叔送来的几块鸡肉,细微的动作,讴歌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间真情;小花识字的那段情节,短短只分钟,寥寥十余个画面,便将小花的童真、聪明与老人的和蔼、心酸展露无遗。在老人为小花买新鞋的情节中,更是只用一个镜头就达到了震撼的效果,老人脸上的皱纹,孩子的大眼睛,在一个个中近景镜头中,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www.lz13.cn)最为巧妙的是风车的设置,影片于不同阶段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插入了三个风车,用风车作为故事的旁线,寄托了人物感情。影片把画面的色彩做得很足,冷暖色调分明。例如,影片开始的夜幕,运用了黑色和蓝色的冷色调,表现出小花内心的痛苦与不安。再如,那个大雨瓢泼的傍晚,运用冷色调来表现老人和小花心中的苦涩等复杂情感。在拍摄庄稼、房屋等景物的大全景、全景画面时,影片则大量采用暖色调,不仅切合了《暖春》的片名和人间真情的主题,也为感人的故事情节做了良好的视觉陪衬。

  《暖春》的故事很简单,它所表达的情感很质朴,它通过挖掘当代人的内心世界,传达出一种朴实中蕴涵着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一种毫无雕饰的人性美,是一次人性的回归,是一回寻根溯源、唤醒生命本真的探索。导演乌兰塔娜采用温馨、细腻、朴实的创作手法,使影片在优美流畅的画面中真实地叙述着一份感动。《暖春》是呼唤真情的自然之歌,这对于习惯了观赏复杂曲折的情节、气势恢弘的电影场面的观众,无疑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经验。这不是那种由大片、巨制所造成的感官和心理上的巨大震撼而带来的感动,也不是那种由沉重罕见的挫折、痛苦、悲伤、冤情而带来的感动。它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大喜大悲,就像一道浅浅的溪水,柔柔地、缓缓地在你的心田轻轻流淌;就像一座雪山在静静地融化,逐渐泅湿你整个心扉,最终让你沉浸在情感的汪洋之中。它让你流泪,让你哭泣,让你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最终让你的眼泪如开闸之水,但这种哭泣是那么地温馨,那么地恣肆,那么地无可遮拦、畅快淋漓。它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没有豪华精致的制作,也没有什么新潮的技巧和经验,更没有什么时髦的观念和手法,几个简单的小故事,几个卑微的小人物,但却是如此有力地打动着你,感染着你。这种打动和感染你的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东西,那就是在我们之间延续了几千年的最单纯、最真诚、最普遍又最平常,既是大雅也是大俗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真爱、挚爱、大爱--人类之爱。

  但愿一部部像《暖春》这样的好电影能够为中国电影带来真正的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