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生态中的阴与阳——读《万历十五年》有感1500字
中国的政治生态涉及的方面太多,有很多相关的书籍描述,我在这里就简单阐述一下其中的“阴阳”之道,当然是个人浅显的理解,必有很多不成熟的观点。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以我个人的理解,“阴”代表不能对外界所公开的、不光明正大的状态,“阳”与“阴”相反,代表那些公之于众的、对外宣扬的状态,简单来说阴阳即善恶!作者在本书中多次提到,中国古代官僚存在“阴阳”双重性格,即一方面以儒家思想所标榜的仁义道德作为自己做官的宗旨,大肆宣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而不计个人利益的得失;另一方面却在背地里追名逐利、滥用职权,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利己主义者。
作者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很多官员向皇上直言进谏,大骂皇上昏庸无道,在我们看来这个大臣太有勇气了,冒着掉脑袋、诛九族的危险指责当朝天子,真的由衷地佩服。但作者却说很多诤谏者并非正直尽忠,而是出于自私自利,“这些人把正直当做商品,甚至不惜用诽谤讪议人君的方法作本钱,然后招摇贩卖他正直的声望”,这就是所谓的“沽名卖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等有趣的事情,在现代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为了流芳百世的名誉,竟不惜以个人及家族的生命为代价。
我们熟悉的几位明代大臣,无不包含这两种性格。张居正是典型的表里不一的官员,表面上要厉行节俭,被抄家之后才发现他的生活作风是多么地奢华,为自己建造一座官邸就花了上百万两银子!申时行深谙官场之道,所以被批评为一个两面派、和事佬,这种官场的“老油条”现在也不胜枚举。就连我们非常敬重的戚继光也不例外,除了民族英雄的光环外,他背后的政治手段也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我觉得最不明显的就是海瑞了,他一向讨厌这种双重性格,所以严以律己,是一个真正单重性格的理想主义者,但在那个时代不会包容一个这样纯粹的人,所以他被认为是一个疯子。
“阴”、“阳”双重性格,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古代,世界各国、各个时代都存在这种现象。官场如此,其他行业亦如此,尤其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某一个单位的A部门的小李获得了一次销售大赛的冠军,为了表示祝贺,A部门全体领导要为小李举行一次隆重的庆功宴,并邀请了这个单位的大领导莅临指导,这让初入职场的小李很惊讶,没想到自己获得一项荣誉领导们这么重视和关心,心里真是倍感荣幸。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宴会上,气氛并没有小李想象的那么轻松,单位的大领导坐在最上座,部门的领导两边对称而坐,而主角小李却被挤到了一个偏僻的角落。首先是各位领导致辞敬酒,当然还是从单位领导那里开始,前几位领导基本都是祝贺小李获得了冠军,部门领导则着重感谢单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而越往下小李越觉得话锋不对,祝贺、感谢的话简单两句总结后,便开始了“诉苦”:部门的几位管理人员向单位领导抱怨本部门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资金状况都不尽如人意,希望单位能够给予更多地关怀;近期本部门其他几位同事也参加了类似的比赛,希望领导能够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支持;以小李拿到冠军为契机,能否向单位申请一笔技术创新的资金......然后部门最大的领导开始向单位领导详细阐述具体的情况,单位领导全程以笑脸相对,在这么多人面前只好做出简单地口头承诺。终于等到小李发表获奖感言了,他把之前背的稿子流利地说了出来,首先当然是感谢单位、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其次感谢身边同事的指导......而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却没有提及,最后部门领导说了一句“小李讲的好啊!”,全体成员鼓掌祝贺。小李终于知道,此次的庆功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为自己庆功之名,来表达部门各项利益之实。这种类似于酒桌上的谈判,很好地体现了其中的“阴”与“阳”。
归根结底,是中国传统上习惯用道德代替法律。“阳”是美德的一面,“阴”是丑陋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性善论”,提倡用道德教化丑恶,让“阳”占据主旋律,乃至代替“阴”。现实中却没有那么理想的结果,即使道德再高尚,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内心的“阴”,两者是相生相克的矛盾体。所以就需要一个外物来继续制约“阴”,这就是法律,法律的产生是解决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法律应该优先于道德的,这在今天我们看来再正常不过,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者颠倒,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法律的程序。作者:吴老师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23334.cn/duhougan/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