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正文

《时间的果》读后感1000字

《时间的果》读后感1000字:

翻开黎戈《时间的果》序言——树状的幸福,被惊艳了。讶于有人对时间理解竟如此干净透彻,忍不住拍照发给好友,并兴冲冲地上网下了订单,期许朋友能第一时间收到赠书。

给月说三五天就能把书读完,然后仔细整理一份笔记。没想拖了半月,才用支离破碎的时间完成任务。当然,不高兴倒不至于对时间利用的拖沓,而是书的内容和序言略有差距,几乎可以断定,序言是作者最后才郑重写上去的,而不是从纷繁的生活笔记里面摘取了一篇佳作。毫无疑问,序言是全书最精华的部分,如作者所说,如果书是树,那序言就是枝干,其余的文章倒像招展的枝叶。

那些招展的枝叶,是作者对生活的细微体察,也是絮絮叨叨的生活日记,并不完整的生活片段。夹杂着日本文学的鸡毛蒜皮,西方文学的貌合神离,知名或者不知名的花花草草,来承载着作者的映像。

不能说文字没有温度,黎戈自己就很在意这点。只是温度少了厚度,这种温度与厚度并非来自夏日里被摇碎的阳光,而是来自被我们思想辐射的生活。并非来自林林总总光怪陆离的阅读之森,而是来自我们对喜爱作品的深度思考。并非来自虚化或者不虚化的意象,而是来自生活无时无刻不在的敲打和锤炼铸造的韧劲。只有这样淬炼的文字才能兼具温度与厚度,这正是我不满意的地方。

至于作者每天不低于十万字的阅读量,且不说是否夸大,然而我认为正是这十万字,摊薄了文字的厚度。阅读获得的体验是需要蚀刻在生活的电板中的,就像不管多么巨量的晶体管,始终要蚀刻到那小小的CPU方块上才能发挥作用。正是因为生活的矛盾与冲突,理想的压抑与折转,在高速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我们才能发现沉淀下来的东西。如果时间本身都缓慢无比流淌着,那所有的都留下来了,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你无法提炼,无法利用,直至河道淤塞,源流枯竭。

想起很久以前在学校旁边的旧书店淘到的一本散文集,在里面,你才真正能够体验时间的温暖与醇厚。那本书现在遗失了,但我隐约还能记起部分作者的大名——沈从文、张爱玲、林语堂、余秋雨、三毛、冯骥才、林徽因、徐志摩、朱自清、谢婉莹……这本散文集是我对散文理解的分水岭,质朴甚至显得粗粝的文字,却如老艺人的刻刀,将生活篆刻出它应有的模样和味道。

时间是什么?它是百年高僧涅槃留下的舍利,它是千年文明迭代传唱的青史,它是万年高温高压晶化的钻石,它是生命的刻刀,剥离生命所有的浮华与愆业,留下本真的璀璨,或消散。

最后,以身为壤,愿时间结果!作者:横渠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