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心得感想1000字: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的后记部分,作者讲了他舅舅和他外祖母的故事。表面上看,这故事似乎与此书没有多大关系,但认真品味,感觉这故事是把握全书精髓的钥匙。这把钥匙告诉人们:在与他人或与自己沟通时一定要充满爱心,不然书中介绍的那些沟通方法就降格成了技巧和话术,而这样的沟通其实也是暴力的。
在非暴力沟通中,爱心为何这么重要?因为这可以有效防止我们在沟通时,掉入人们习以为常的打标签,先入为主的陷阱。语言是人类用于人际沟通的伟大发明,只有掌握好这工具,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但语言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描述我们周遭的客观和主观世界。把颜色数字化后就会发现,在这世界上竟然有1600多万种颜色,相比之下,人类用于描述颜色的词汇却寥寥无几!另一方面,词汇是稳定的,但词义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心态下,对不同的人是会变化的。比如读了《非暴力沟通》一书中的某一章节后,饱经沧桑的人说“懂了”,初出茅庐的人也说“懂了”,虽然是同一个词汇,但词义却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何在本书的379~381页,作者拒绝用业内公认的学术性方法去和精神病人沟通的原因。如果没有爱心,是无法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很多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心理状态的。
无论是请求他人做某事或是自己计划做某事,人们都希望能心想事成。当请求和计划能满足真实的需求时,心想事成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那么怎么才能发现真实的需求呢?作者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去听需求方在说什么和做什么,因为同一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词义,同一行动可能会有不同的动机。只有通过观察和感受,不要受说什么、做什么的干扰,才有利于找到最接近真实的需求,所提出的请求才可能被接受。
1943年夏季,还是童年的作者一家搬到了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搬来后的第二个星期,他家附近一处公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暴力事件,这个事件萌发了作者对非暴力沟通的关注。《非暴力沟通》首发出版的具体时间无从查考,不过据网上的资料,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作者所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方法就已被用来为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学校项目提供纠纷调解和人际交流技巧培训了。
2019年1月,《非暴力沟通》一书的汉译本由华夏出版社翻译出版,此时距首部苹果智能手问世己过去了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幕的徐徐拉开,读后感www.simayi.net给世界带来了数不清的颠覆性改变。对于《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介绍的方法也不例外。个人感觉,至少有两点对《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介绍的方法提出了挑战。其一是信息不断以翻倍的方式暴增着,而每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却仍然是不变的24小时。结果人人都很匆忙,时间也被高度碎片化。
浮躁的心态,让打标签成了人际沟通中的标配;其二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借助智能手机,在各类网络社交平台上进行不见面的沟通交流。这样的沟通交流,不仅因为萍水相逢而极度缺乏信任,而且面对面沟通交流时,那些丰富的动作语言也难以被感知。在这种情况下,《非暴力沟通》中介绍中的那些方法如何来加以变通运用?作者:蔡京青
- 上一篇:读书之《贫穷的本质》读后感800字
- 下一篇:《金雨滴》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