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至死——百年孤独读后感心得体会
初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是在高中,彼时所感受到的马孔多像是一个与世隔绝,长年烟云笼罩,大雨不歇,发出腐朽味道的小岛。懵懵懂懂,不解其深意,只是觉得的故事离奇而又杂乱。
几年后再次走进它,才惊觉它神秘面纱下的美与震撼。提起马尔克斯时,中国人会很容易的想到另一个人,莫言。两人虽然风格相近,但是对我来说,阅读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莫言的文字如同一把钝刀,冰冷的刀锋,贴着你的皮肉划过,让人不由的颤栗。读《檀香刑》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这把钝刀,一刀一刀的凌迟着我,感同身受的痛让人无法忘记。马尔克斯的文字也是冷的,这冷又是不同的,我好像被他毫不留情的抛到九万英尺深的北冰洋里,刺骨的冰冷,一切天马行空的荒诞在深海的黑暗里穿梭。这样的冷是无助的,绝望的,甚至是浸入骨髓的。
小说用倒叙的口吻风轻云淡的拉开了帷幕,在我面前上演了一场热闹的聚会。人来人往,喧嚣至极,也孤独至极。
孤独是始终贯穿着文章的,但马尔克斯笔下的孤独与别人是不同的,这孤独不是无人作陪的无聊,也不是没人理解的寂寞。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尽管这个家族百年来曾盛极一时,甚至拿钱币贴满墙壁。尽管这个家族有无数的阿尔卡迪奥和奥雷里亚诺。他们的孤独是与生俱来的,是不需要任何的同情和怜悯的,孤独带给他们的不是自卑而是傲骨。
每个这个家族的人在青年时都曾激烈的挣扎过,恐慌过,他们企图找到一个出口借以摆脱这可怕的孤独。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爱上了只有九岁的蕾梅黛丝,这爱不是炙热的心花怒放,恰恰是对抗孤独的良药。“(蕾梅黛丝)的身影只要出现在他心中,填满了他可怕的孤独。”阿玛兰妲在蕾梅黛丝死后“担负起照顾奥雷里亚诺·何塞的职责。她当作儿子抚养这个孩子,将会分担她的孤独。”当所有人都觉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疯子,并将他绑在栗子树上不管不顾时,乌尔苏拉会到栗子树下和丈夫谈话,“她固然性格坚强,仍不禁为自己的不幸命运哀恸。她感到如此孤单,只好到被人遗忘在栗树下的丈夫那里徒劳的寻求陪伴。”
正如作者所言,这些反抗,都是“徒劳”的。孤独已经被烙印在这个家族身上,百年的时光都不能将其冲淡一丝。在徒劳反抗之后,他们开始享受孤独,享受孤独带给他们的冰冷和温暖。“在人们的印象中,她似乎白天织,晚上拆,却不是为了借此击败孤独,恰恰相反,为的是持守孤独”阿玛兰妲在晚年开始明白孤独带给她的绝非只是痛苦,她不再想找人分担这种孤独,而是开始持守。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沉默寡言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对家中重新焕发的活力视若无睹,约略懂得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是尊严的协定罢了。”上校经过了风云一生,在晚年回到旧居制造着一条一条的小金鱼,他对于家中任何的热闹都不再关心,因为孤独是他晚年最幸福的良药,同样的还有丽贝卡,当奥雷里亚诺第二决定接她回家好生照料时,丽贝卡断然的决绝了,“她辛苦多年忍受折磨好不容易赢得的孤独特权,绝不肯用来换取一个被虚假迷人的怜悯打扰的晚年。”,这个家族的人都曾经过这样的生活轨迹,从最初的挣扎到最后的享受,孤独是他们身上的一部分,融入骨血。
书中的孤独是多样的,最初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带领年轻的朋友翻越山脉,经过将近两年的跋涉在一个河边的空地上建立了村庄。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是没有根的,失去了归宿感的漂泊者。
作者: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管莉莉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23334.cn/duhougan/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