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正文

时代重拾思考——《娱乐至死》读后感2000字

时代重拾思考——《娱乐至死》读后感2000字:

“娱乐至死”这四个字,既骇人听闻又习以为常,可能它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代名词。在飞机上看完了《娱乐至死》这本书,发现就算把书的核心思想放在今天,也一点都不过时,仍然很有代表性。

该书出版于1985年,作者尼尔?波兹曼主要讲述20世纪后半叶,电视作为最流行的媒介是如何改变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的。

“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也就是说,语言就是我们沟通的媒介,而每一种语言媒介都有其独有的隐喻,比如中文是象形文字,而英文是表音文字,这两种语言本身所代表的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就是媒介的隐喻;同时,隐喻的不同使得使用这两种媒介的人创造出了不同的文化。

再举一个例子,推特(或微博)是现代的一种沟通媒介,它只允许用户发140个字;140字的文字数量限制就是推特这个媒介的隐喻(特性)。当我们使用推特发表内容的时候,受限于它的隐喻(特性),我们只能简短或含蓄地表达我们的内容,所以这个媒介的隐喻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了我们要表达的内容。

“虽然文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这是书中详细论述的一个点,回归到电视最流行的20世纪后半叶,在电视被发明之前,人们主要通过文字和电报信息进行交流,一切信息交换都主要基于文字语言本身;但当电视被发明以后,声音、图案和影像一起加入到了信息的传递过程,而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它的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而电视,自然而然地给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提供了一个新的定位。

“电视为真实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义:讲述者的可信度决定了事件的真实性。这里的“可信度”指的并不是讲述者曾经发表过的言论是否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它只是指演员/报道者表现出来的真诚、真实或吸引力(需要具备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点)。”

在过去,政客主要以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素养吸引大众为其投票,但因为电视的媒介隐喻(特性),观众更多地关注政客看上去是否真诚和是否具有吸引力;观众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被转移了,从“政客所表达的事实真相”转移到了“政客本人看上去是否真诚和具有吸引力”上。

“不管是在口头文化还是在印刷术文化中,信息的重要性都在于它可能促成某种行动。但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新闻都是不起作用的,至多是为我们提供一点儿谈资,却不能引导我们采取有益的行动。这正是电报的传统:通过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的“信息—行动比”。”

无论是在电视或电报流行的年代,还是当今互联网横行的时代,信息的过载使得人们的“信息-行动比”大大下降,每天来自朋友圈、微博和电视上获得的信息,貌似并不能让我们促成任何行动,而这些信息大大地消耗了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

“所有这些电子技术的合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躲躲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消失。读后感.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躲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但和躲躲猫一样,也是其乐无穷的。”

所以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刷不完的朋友圈、微博和抖音视频,然而这些信息之间没有任何的连续性,它们只是让我们不断得到感官刺激和新鲜感的“伪语境”,在我们的感官得到满足以后又很快地消失,娱乐过后接着而来的是新一轮的娱乐。

过去是电视媒体,现在是互联网社交网络和所谓的新媒体,每天制造海量的“娱乐信息”,使每一个人目不暇接,时间不知不觉地被消耗,直到每一个人的时间被耗尽。小编就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很强迫症地一定要把微博、朋友圈和豆瓣广播刷完才睡,然而认真思考一下,这些信息和娱乐对我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古往今来,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媒介能像书一样让我们感受到过去是如此有用。在关于书的一次谈话中,卡莱尔说,历史不仅是一个世界,而且是一个鲜活的世界,虚幻的反而是现在。”

回到实际生活当中,《娱乐至死》这本书从侧面上鼓励大家去重新拾回书本,回到那个为了解决问题而去搜寻信息的年代。因为书本所包含的信息是连贯的,成系统的。通过阅读文字本身,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而不是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和无限的娱乐循环当中。

作为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自然涉及多种传递信息的媒介,板书和handouts,老师的口述,还有视频和语音的应用等等。那么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如何选择适合的媒介就需要考虑所用媒介的隐喻了。作者: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