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正文

身残志坚的司马迁——读《史记》有感1500字

身残志坚的司马迁——读《史记》有感1500字:

读《史记》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们深深为司马迁的坚贞人格而折服,为《史记》留下的光辉篇章所感动,所骄傲。《史记》里光辉篇章,“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是传统的优秀文化。这些优秀文化在塑造完美人格方面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鼓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史记》上到轩辕下到汉武帝,内容为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七十列传,三十世家,凡百三十篇,是司马迁所倾注一生的心血,在困苦环境中写成的。他清白无辜而蒙受冤屈,并遭受汉武帝宫刑,蒙羞含辱,撰写《史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说秦《说难》《孤愤》诗三百。此皆圣贤发愤所为作也!”

此段话我们至今记忆犹新,毛主席引用强调的意思是不好的环境能激发人,发愤所为,干成不朽的事情。文革中他在安慰干部。司马迁的中心意思,是这些古人之所以发愤著书是因为心中有忧郁难解的信念,他们的理想无法实现,最好追求以往事情,希望寄托于未来。《报任安书》不到三千字,写的极为感人,字字血泪,声声衰肠,气贯长虹,催人泪下。这里司马迁既感叹厄运的悲痛,又抒发自己砥砺现实,坚持心志的一种情怀。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对死的看法异于常人,一般人都重生轻死,他认为死有轻重,为己、为利而死者轻,为义为国而重,正如他在《史记》赞扬的人为正义为崇高的目标奋不顾身的李广、项羽、荆轲、公孙杵臼等人。认为他们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在司马迁看来,生命和人生价值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不是生理的而是心理的。人活百岁总有一死,对于死任何人都不能避免,关键是死的原因和目的,他自己受刑后没有死亡,因为还有事情和心愿没有完成。正如赵氏孤儿戏文中所唱:“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他要活下来干一番不朽的www.simayi.net事业,忍辱负重,发奋著书。在西汉时期没有纸张,主要用刀刻竹简成字,这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可司马迁挥刀竹简,拼命刻写,成就五十几万字,最后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巨著《史记》。

读《史记》使人特别感到,在《史记》里司马迁的关注点,笔墨点有独到之处,与汉以前的史官迥然不同,他不以输赢论功绩,不以成败论英雄。他纵笔豪写失败者,《史记》里屈原失败了、项羽失败了、荆轲失败了,但他们都输的光彩感人,可歌可泣。

写项羽拔山扛鼎,力敌万人,天生瞳目雄烈过人的英姿,写他的事迹“鸿门宴”“乌江自刎”“破釜沉舟”,事件清晰,情节曲折动人,令人扼腕叹息,悲喜交加。一区霸王别姬喜剧就选自这些史迹,唱响千古。

写失败者荆轲大义凛然,为友、为义、为国,慷慨应诺,在易水之上,众人送行都是白衣素服。高渐离击筑大家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易返。”这段文字写的如泣如诉,冷人感慨万千。

读《史记》使人有异样的感觉,书中写成功者、胜利者如楚怀王、秦始皇、刘邦笔墨少的很。

精读《史记》使人信念境界提升,书中上写天文,下写地理,三教九流,风物人情,荦荦大观,仿佛是一次穿越千年的时空旅行。

品读《史记》,使人心灵深处感动,史记是一首历史长歌,波澜壮阔,英勇悲壮!真正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史记》,人们不仅为司马迁的不幸遭遇感到伤心,也为他的崇高人生信念,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意志所震撼,更为他对生命价值的追问诠释击节称赞。一言之,读史记我们感到,《史记》留给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它像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命运,让我们人生过的尊严、尊贵。作者: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