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正文

《比赛场次》观后感

《比赛场次》观后感(王催颖)

11月12日下午第一节课,我在六(9)班第一次听曹老师的课,当时曹老师在准备赛教,还不知道会抽到哪个课题,所以在9班进行试讲。
这节课借助画图策略和列表策略解决比赛场次问题,但教学的重点策略是从简单开始寻找规律策略,即当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以退为进,先解决几个简单的同类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解决这些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归纳出一般的方法、规律等,从而解决原来较复杂的问题。本节课,曹老师渗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效果良好。以下是我对这一节课的一些思考:
1.教学环节清晰,教学设计层次分明
整节课,曹老师围绕“研究什么问题,运用什么方法,发现什么规律”的思路设计了“提出策略,应用策略,体验策略,提升策略”等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在探究过程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画图或列表方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对比赛场次的理解,整个教学详略得当。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师引导探究有序,成功成为教学引导者和组织者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曹老师不仅重视方法,而且注重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曹老师充分地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先寻找方法,从简单开始寻找规律,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曹老师不仅将学生带到数学知识的海洋,还给了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
3.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效果良好。
整节课老师围绕比赛场次的知识,在提出策略环节,让学生回顾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渗透从简单开始寻找规律的思想。在应用策略环节,曹老师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即一些同学练习打乒乓球的视频,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困难的问题面前寻求解决办法,从2个人需几场比赛,3个人,4个人进而延伸到更多人需要的比赛场次,精心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方式,使学生顺利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然后通过算式对比找出比赛场次问题的解题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复杂问题通过寻求规律转化成简单问题并对规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任何课堂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学生的发散思维使我们在上每堂课之前做好应对一切问题的准备。有的学生达不到老师的预想,但作为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并解决问题,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