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正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传》读后感2000字:

苏东坡是我一直很喜爱的一个诗人。从中学时代起,读过他《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水调歌头》等诗作,对他的绝世才华,对他的高尚理想,对他的豁达胸怀,一直视为楷模。工作之后,更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是人生的精神导师。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苏东坡,我眼中的苏东坡不外乎以下四种形象:

一是月下的漫步者。毫无疑问,苏东坡的才华是历史文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豪放词风一扫五代以来的委婉阴柔,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神清气爽。怀念子由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怀念妻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歌咏周瑜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出门遇雨时的“竹杖芒鞋轻胜马”,密州打猎时的“西北望,射天狼”,赏荷时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他看来,生活中就没有什么不能写成诗的,应该说,生活中没有什么不是诗的,他高兴了在妓女的披肩上写一首,他郁闷了,在寺院的墙壁上题一首,他同情老百姓时,就在扇子上落一首,他的灵感似乎无穷无尽,这一切还是源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源于他纯真无邪的内心。

二是人文关怀主义家。苏东坡的仕途生涯中,一直为党争所扰,他无心参与党争,但因为他名气太大,他总是“躺枪”。时值王安石变法大力推行,宋神宗鼎力支持。但是由于王安石的操之过急,加上腐败低效的官僚系统,虽然变法的结果丰富了国库,却使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这无异于杀鸡取卵。苏东坡长期在基层,与群众打交道比较多,所以最能看清实际情况。苏东坡不去管那些国家的大政方针,不去管执政党的各种主义,他就坚持一条,不管什么样的政策,最后没有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就不是好的政策。他是务实派,他始终坚持多解决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认为人民满意不满意才是政策是否成功的真正评判。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疏浚西湖,建立清洁饮水系统,设立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无一不是为老百姓考虑。他在穷苦地方看见有杀婴恶俗,联合当地富商成立慈善基金收养婴儿,改变恶俗。他在江南出现水灾时请求太后拨款放粮平抑粮价,在青苗法把百姓逼的远走他乡时,他又向朝廷请求赦免农民债务,回复民间信用。苏东坡总是对人类深层次的苦难有最大的同理心,所以他每为政一方,总是会得罪一些官员,但是收获更多群众爱戴。所以,苏东坡从来不是一个政客,从来是一个人文关怀者。

三是睿智的哲学大师。苏东坡的至交当中,很多事和尚道士,如佛印,參寥等,他平时也酷爱探究佛理,在他的诗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一种人生智慧。他在《赤壁赋》中一方面感叹人类的渺小和短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又反过来劝慰自己要注意观察变与不变,从变的角度说,“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藏也”!苏东坡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人生既长也短,人类既渺小也伟大,关键在于从什么角度看。所以说,道学和佛学的思想在他身上融合汇通,酝酿出了新的智慧,再结合他绝世的才华,就写出了众多又优美又耐人寻味的好作品。

四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苏东坡的乐观豁达精神是我最为敬佩的。苏东坡少年得志,春风得意,而后来的仕途生涯确实坎坷异常,他被一贬再贬,从京城到黄州,从惠州到儋州,最后客死回京的途中,那个年代,官员被贬到海南岛的还真不多,苏东坡真是“匹夫何罪,怀璧其罪”。读后感www.simayi.net然后,政敌的死整,壮志的未酬,旅途的艰辛,并没有把他像其他朋友一样整的奄奄一息,他反而越过越滋润,越过越让政敌嫉妒他,于是不断把他贬到更艰苦的地方去。

苏东坡谪居黄州,让他写出千古名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让他名气更躁,贬去惠州,他却能大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贬到最遥远的海南岛,湿热的天气和肆虐的细菌也没有打到他,他认为南方虽有瘴疬病人,北方何尝不病,是病皆得死人,何必瘴气。他在最艰苦的地方,他都能去河边钓鱼,去当地民众家里闲聊,喝自酿的桂花酒,研究长生不老的仙丹,他从不会有闲极无聊的时候,每一天都有生活的意义。船翻了,他也能写出一首诗来,路途中淋雨了,他也能写出一首诗来。用我们的流行语说:“他把一生的苟且活成了诗和远方”。他也从不记恨人,政敌逼他太狠时,他就写两首诗调侃政敌是乌龟,政敌失势时,他也从不落井下石。他对他的弟弟子由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园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这样的人,魔鬼也伤害不了他。他的政敌也许不会变少,但是喜爱他的官员和群众却越来越多。

如果时光能够穿越,我能够回到那个时代,最好能和苏东坡钓一次鱼,喝一次酒,陪他走一程那些青山碧水,一定能在路上听到他唱几首,还有他的爱妾朝云的笑声,这样快活的声音也是北宋王朝最后的晚霞了,中原大地很快将陷入二百多年的黑暗长夜。作者:直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