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后感1000字-读书笔记:
《影响力》这本书,作者通过列举诸多案例,说明一个道理:科技让人类进步,但是在与“本性”的PK中,“知识”总是大概率告败。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也经常抵挡不住被利用而犯下一些错误:比如在销售的巧舌如簧中失去理智、被权威所震慑从而失去判断、为了获取社会认同而背离自我意愿、因为自由被限制而在非青少年时期邂逅“叛逆”……这些行为,好像总在不同人、不同时代,近乎雷同得上演。这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触发人的行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看完了《影响力》这本书,本书提出“影响力武器”这个概念,即对人行为模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原理,本书重点阐述三点,一是这类武器有能力激活一种近乎机械化的过程;二是只要掌握了触发这种过程的能力,人们就能从中渔利;三是使用者能借助这些自动影响力武器的威力,让另一个人乖乖就范,“武器”中包括互惠、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等六大原则,这些原则一一对应人不同的本性需求,也一一对应人会由于怎样的刺激,触发相应的行为模式。
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权威原则的描述,其中“电击”案例,研究者米尔格拉姆进行这个实验是想弄明白为什么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公民竟然会参与到迫害百万无辜者的集中营大屠杀中去的……研究结果最终充分揭示了“权威命令的高压”下,普通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我们不得不面对,在权威的压力能够控制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从小的成长环境,教会我们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总是能带给我们一些实际的好处,包括采纳老师和家长的建议会让我们受益、服从政府的政令会获得更多的奖励等,这些比我们位高的人,由于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并掌握更多的权力,因此按照正当权威的愿望去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好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逐渐养成行为模式——为了获得好处,选择顺从权威,无论权威是否说的有道理,我们也会盲目服从。我们会通过“头衔”、“衣着”等权威符号,去判断一个人的权威性,并进一步决定如何应对这个人的言论、行为甚至命令。当牟利者利用这个人性的弱点,读后感www.simayi.net在广告中试图通过权威符号打造权威,并对某个领域的商品进行宣传时,消费者在权威的影响下,几乎会失去理智而选择购买。或者说,有多少次,因为一个学术头衔而俯首帖耳恭维对方,忘记了发表自我的言论?又有多少中老年人,因为擅于伪装的人,把终身的积蓄付之东流……
面对这些,我们应该如何拒绝呢?我觉得,首先不要低估权威(及其象征)对我们行为的影响,以及天然不希望对抗权威的本性。其次,我们要理解权威影响力的运作逻辑,并提高对权威力量的警惕性。最后,当貌似权威的人在发挥影响力的时候,我们要时刻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权威的资格是否跟眼前的主题相关?
相信做到这三点,会在关键时刻,判断权威符号的真实性,从而做出明智的行为选择。
曾经,也比较迷信权威,特别是通过参加行业峰会、讲座、论坛来试图提高自我的行业修为,这些机构、活动和会议组织者,擅于通过头衔包装或打造“行业大咖”,获取高额的参会费与赞助费,但是时间一长,我慢慢发现,这些所谓大咖的经验,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和武断,行业的发展逻辑和职业智慧,还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试错与打磨,逐步磨砺出来的,同时也越来越明白,这波操作背后渔利者的目的。
智慧,首先是基于对本性的认知、理解,才能在本性被利用之时,知道其背后的目的与操作逻辑,拒绝入坑。
- 上一篇:《路得记》第一章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路得记》第二章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