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正文

《走出心墙》读后感2000字

《走出心墙》读后感2000字:

人的记忆里总会有一些片段或者句子,当他们跳出来,就会勾起人的回忆,但无论如何也记不清这片段前后的事,片段还是片段。

有时,我抓住一个片段,想从过去串出一些未来的东西。读《走出心墙》这本书就是这么个由头。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特级老师,他上语文课有个特点,总是慢悠悠的,与高三快节奏的学习状态截然相反,他仿佛一点也不着急给大家倾注知识。某天的作文课上,他给我们读了一篇散文,让我们仔细欣赏,他以那特有的慢悠悠的腔调将这篇文章读的意味深长,像是给一支上好的笔蘸饱了墨水。读完后,他说了一句话,这是我们县委书记写的。一句话让大家对这个县委书记顿生敬佩之情。

没曾想过,多年以后,我也会步入公务员这个行当。某天,当自己被繁重的材料压的心情烦躁时,突然想起十多年前那篇文章,就想找来读一读。在旧书网站上一搜,居然有卖,就买来这本《走出心墙》。全书读毕,没有找到当年的那篇文章,却有了其他的收获。

学而优则仕。千百年来,科举制度下的官员首先是一个文人,大的政治家大多也都是了不起的文学家。流传下来的文学名作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官员所写,像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时隔千年,斯人已去,但读这些文章,一个个人的形象却跃然纸上,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感动。

工作以来,从基层到机关,很少看到能写出漂亮文章的领导,职位到了一定级别,就有秘书代笔,不论是大小讲话还是临场致辞,在领导桌面前总有一份打印工整的文稿。当然,稿子的思路大都是领导提的,秘书执笔,事不必躬亲,节约时间也是工作需要。但回看历史,能把一支笔的作用发挥好的领导,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远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近看毛泽东,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从秋收起义开始,每到革命紧要关头,他就写一篇指导性的文章,土地革命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战争时期的《论持久战》,解放战争时的《论联合政府》,每一篇文章都能深入问题,抓住要害,指明方向,这期间诗词佳作迭出,像《沁园春·雪》,在重庆谈判时征服了一众文人。

书的价值体现在能给人新意,引发思考。工作以来,单位发过好些书,装订精美,纸张厚实,但这些书很难让人深读。原因无他,能启迪人的书才是好书。工作几年,吃过亏,受过委屈,体会过生活的艰辛,也还没有丢掉希望,有了这些经历,读这本散文集时,好些文章能感同身受。

书名与序就叫《走出心墙》,作者开篇第一句话就说“我们生活在无所不在的墙围里”。不管读没读过钱钟书的《围城》,大家都赞同生活是围城的说法。当一个人艳羡别人生活的时候,殊不知别人也许正羡慕着你。这开头读下去,是这样一句话点明了心墙的缘由:“人渐长大,心外慢慢就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高墙。阅尽尘世荣枯,便有了爱和等待,也就有了险恶与背叛。有了墙,心与心之间就有了距离,人与人之间就变得陌生和遥远。”这是每个成年人都有的生活感触,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

工作与事业的差别就在于情怀二字。工作是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而事业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将自己融入了工作之中,与之共同成长进步。在《大雪仰天楼》里,作者写出了他的情怀。仰天楼是县城旁一座山顶的观景楼,登楼能环视山川的秀美,俯瞰嘉陵江的碧色。当年,县委发展红色旅游,修好这座楼,却没有楼的名字,经过近半年的社会征名,也没能选出满意的楼名。作者在某个傍晚,独登高楼,想起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登楼怀古之际,想出了一幅对联“民为天,居官当仰敬;地乃母,做人须孝诚”,由此,给这座楼取名仰天楼。这座楼就在县城旁,我去过很多回,却不知楼名,亦忽略了这幅对联。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是因了其中的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忧国忧君忧民的思想,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怀,如屈原的《离骚》,杜甫的《春望》。这种忧民的情怀依然适用于当下乃至以后的为政者。情怀是说不出,写不出,强迫不来的,没有一定的格局,就没有一定的情怀。

为政,光有情怀是不够的,得干出顺应一地发展的实事。每年的3月18日,家乡都会举办梨花节,已经成了家乡的一个品牌。近些年,乡村旅游兴旺起来,充满了各类大小的节,春有桃花节、夏有樱桃节、秋有柿子节等等。什么季节出什么瓜果,产出什么花卉,当地都会举办一个节,读后感www.simayi.net用以招揽游客,发展经济。但家乡的梨花节,可是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了。记忆里,家家户户都种梨树,春天梨花开时,我们小孩子还帮着大人们给梨花授粉,然后就看着花谢,结果,再一天天长大,到了秋天,卖雪梨的收入就用来交学费,置办生活用品。读《雪梨花儿开》一文,方知家乡的梨花节就是作者在2003年提出来的,苍溪不仅要卖梨果,还要卖梨花。梨花节也只不过是一个文化经济结合的载体,目标还是借梨花节招商引资,繁荣经济。十几年来,梨花节年年都办,人们已习以为常,这些年家乡的发展变化也很大。前年读到一首《蝶恋花·苍溪梨花节》,道出了苍溪梨花的美,“检点苍溪何最绝,当是梨花,当是梨花节。树下游人枝上蝶,又谁能不伤离别。树树争妍如玉洁,不逊梅花,不逊三分雪。唱和嗟呀声未歇,如何歌好新风月。”

作者本是个医生,却没有在医生的岗位上干多久,凭着文笔和才华走上了另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笔耕不辍,每到一地,有感触就写成文章,赋成诗词,留下了经典的感悟。写梅花的境界,“做人不可不知立身之本,为官不可不明为官之道。做人要寡欲慎独,人能寡欲,无欲则刚,人能慎独,才能光明磊落”;在普陀山游览悟出了“真正的佛是塑在自己心间,命运都在各自手掌里”;仕途多艰,摸爬滚打,写出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感悟……在医生、作家、从政三者间,找到了共通点,医生为了人类体魄的健康,作家为了净化人类的灵魂,从政为了为民求安造福,三者均是出自于对人类的爱心和责任。

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最终都不过是时间长河里的一粒沙。心墙也好,心泉也罢,把握好生活,就应按自己的想法过好一生,拿两分耕耘,换一分收获,在世事磨炼中成就自我。作者:阅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