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正文

《三体》读后感:谁是主角?

《三体》读后感:谁是主角?

作家被读者当成他自己书中的一类人类,这司空见惯。走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刑事侦查科学这么认为。案件得到侦破,有赖于侦查人员的思维与侦查技术的运用,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人与武器的结合”。

精神领域亦是如此。那么,刘慈欣会是他书中的哪一位呢?很多读者表示在人类面对三体人入侵时,会投票让刘慈欣成为“面壁者”,就像荡气回肠、挽狂澜于既倒的罗辑。

刘慈欣是罗辑吗?有没有可能是书中的其他人?

写故事的人分两端,一端是对自己的遭遇、观点不吐不快,写哪朝哪代雄烈贩卒其实都是在讲他自己的故事、他自己的思想,只是分境界高低,有的像祥林嫂,有的像高尔基,可称之“有意识+倾诉”型;另一端专注点在故事本身,极力避免掺杂个人色彩,力戒矫情,但人总是主观的,或扬之或抑之不外乎胸襟抱负,可称之“无意识+回避”型。

两端之间几乎所有文人一网打尽。也有漏网之鱼,譬如刘慈欣,他是“有意识+回避”型(有人会挑毛病,那还有“无意识+倾诉”型呢?那是“无意识+回避”型的失败模式好伐)。

这种类型不是指文学手法上的“隐喻”,比如莫言《红高粱》里,在全村男女与日军血战同归于尽后,无人照管的两只兄弟狗,后来各成为一支狗群的头领,互相厮杀、撕咬,这段狗类残酷场面描写得极为详尽、冗长,莫名其妙,无聊已极。

其实很明显,直接套上时代背景就都知道莫言写的是谁和谁。

而刘慈欣作品里关于他内心真正的喜恶,几乎没有这样简单直白的隐喻,就像《三体III:死神永生》中云天明在故事里隐藏情报的模式,可以归结为双层隐喻和二维隐喻,前者是A隐喻B,B隐喻C;后者是在前者隐喻完成之后,用D隐喻E,E和C相交得出结论F。

生搬硬套的话,罗辑隐喻面壁者(执剑人),面壁者(执剑人)隐喻威慑;程心隐喻圣母。圣母与威慑相交,结论:人类毁灭。

按照这个模式解读刘慈欣在《三体》中的坐标,不会是罗辑,更不会是程心,而是章北海和维德,这两个人才是书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章北海是“星舰地球”之父,在太阳系人类毁灭后,“星舰地球”成为人类仅存的火种,繁衍为银河系人类;维德先是争夺“执剑人”地位,未果后疯狂推动空间曲率驱动研究,程心和AA逃出二维化的太阳系正有赖于该研究成果。章北海隐喻伪装的主战派,伪装的主战派m.simayi.net隐喻逃亡主义;维德则有两个隐喻,一是隐喻执剑人,二是隐喻光速飞船。执剑人与逃亡主义相交,结论:人类安全选择的多样化;光速飞船与逃亡主义相交,结论:较大规模的恒星际移民。

所以,维德两次努力均告失败,可想而知人类丧失了什么样的机遇。

章北海与维德的相同点都在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章北海为表胜利决心不惜公开打击铁搭档吴岳;为推进发动机发展暗杀顽固派科学家并有意殃及无辜;为实现“自然选择”号星舰的逃亡,对全舰人员发出死亡威胁。

维德更甚。为“阶梯计划”杀死瓦季姆;为成为“执剑人”暗杀程心;为空间曲率驱动不惜在整个太阳系发动叛乱,简直是个疯子。

刘慈欣的坐标是章北海、维德,这岂不太蜚夷所思了?章北海虚伪,维德狠毒,有多少读者能接受整部书围绕着这两个角色展开?谁会与他们产生心理共鸣,随着他们的故事如痴如醉?假如果真如此,则《三体》三部曲绝不可能赢得广大读者,获得今日之成功,所以,刘慈欣才将这两个人物隐藏在罗辑和程心的阴影里。

刘慈欣是诚实的,读者们既然选择了罗辑和程心,则人类虽能获得暂时的平安,但终致灭亡——如果没有章北海和维德的话。

章北海二百多年的辛苦,最终仅使1200人逃出太阳系;而维德的努力更是个大笑话,他一心研究的光速飞船只救出了两个人,这两个人还是导致他计划失败的圣母程心和AA。

《三体III:死神永生》在太阳被二维化之后有这样一段:罗辑默默地点点头,他看程心的目光已经没有了慈爱,像最后审判日的火炬,至少在她看来是这样,那目光分明在说:孩子,看看你干了什么?

罗辑当然是个英雄,而程心,只要漂亮就够了。

刘慈欣用这两个读者喜欢的主角之间的交流告诉读者:看看你们干了什么?!作者:兰守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