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1500字:
一位小伙伴看到这本书,“哟,魏老师,你是觉得工资低要去卖血吗?”一句玩笑无意说出了大家对卖血的固有认识。
是啊,好端端的一个人,一个家庭谁会去卖血呢?只有家徒四壁、无以为继,才会走上卖血这条绝路,而它却是许三观的生路。在书里面,许三观前前后后卖了好多次血,每次都是迫不得已,每次都是事出有因。当然,也正是一次次的卖血,让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家庭才得以熬过那段苦日子。
生活:
生活有太多无奈,有太多琐碎,有太多事与愿违,也有太多不得不。
这本书就是一个一个发生在许三观身上的卖血事件串联起来的,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许三观的卖血记,可以说是底层百姓生活与中国社会不断发生变化的一个侧影和生动体现。
小说读起来是很快的,这本书也是如此。读完之后,反复咀嚼,终能品出些什么。我思来想去,应该是这几个词吧,尊严、人性、平等、生活、生存。为了生存和更好地生活,他选择卖血。为了尊严和追求平等,他选择卖血。
对了,许三观为什么是卖血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自己的目的呢?或许,在他眼里,卖血是最直接,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赚钱方式了。卖血前,喝上几大碗河水,据说会让血液变淡,实在喝不下,那就吃一口盐再接着喝。撑圆了肚皮走进医院,来李血头跟前,敬上二斤白糖或者一条香烟,抽完两大碗血后,一盘炒猪肝,一壶热黄酒就算把血给补回来了。不得不说,成本的确很低了,河水、黄酒、一盘猪肝就是标配了。两碗血换回来35元,这在五六十年代可不是小钱了。
人性:
许三观的婚姻是稀里糊涂的,许三观与许玉兰两人的生活问题成为一直挥之不去的品质污点。许三观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七灾八难。书中,作为人的原始冲动,被作者写的是那么自然顺畅,那么恰到好处,可能这就是人性吧。一乐的身世兜来转去,何小勇的矢口否认和后来许三观的欣然接受也都是人性的驱使。在物质生活得不到起码保障的时候,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尊严了。当许三观劝一乐去房顶喊魂时,这也是难得的人性光辉。在许三观的世界里,卖血就是续命,就是购买尊严。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变的卑微,一切都似乎可有可无,当然,除了活着。
“天空是从很远处的泥土里升起来的,天空红彤彤的越来越高,把远处的田野也映亮了,使庄稼变得像西红柿那样通红一片”。不知道是不是我读书不认真,书中似乎很少有对自然风景的描述,所以这段描写显得格外松快和舒服。或许是因为这时候的许三观,还没有娶亲生子,还没有逼到生存的边缘,他还可以无忧虑地在叔叔家的房顶上东张西望,静看夕阳西下,和桂花的丰乳肥臀。
“许三观,我们走,我们去吃炒猪肝,去喝黄酒,我们现在有的是钱”。书的最后,许三观的日子过好了,不用卖血了,可以想吃啥吃啥了,读后感www.simayi.net想必他们的眉头也是舒展的。可是,当他路过医院时却想为了吃猪肝喝黄酒去卖血,很奇妙,这一次卖血不是为了生存,是为了想吃炒猪肝,虽然他有足够的钱去买。可是不如暮年的他,在血头眼里,他的血不值钱了,甚至还不如油漆。
人生:
有时候,人的习惯是很难改正的,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们。困难时期的许三观只有买了些才能吃到炒猪肝,后来他富有了,却还是想去卖血想去吃炒猪肝。就好比我们的父辈们,他们当年吃槐花、吃榆钱、吃杨树莽子是因为粮食不够吃,可现在,他们一到春天,还是回去摘榆钱、槐花和杨树莽子。
“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是作者余华在自序中对这本书的评价。我想,这是余华的回忆,是他记忆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是故乡的一个人,一条河,一件小事。国外报刊这样评价这本书,说“《许三观卖血记》是中国人生活的生动写照,余华的天赋就在于他能用悲悯的幽默冲淡残酷的故事,能轻松地处理痛苦的处境而对笔下那些没有文化的普通的穷人不加丝毫的嘲弄。”余华是伟大的,他的文风有一种使沉重主题变得轻松简单的力量。能够让人轻松地读完、沉重地思考,这是余华笔杆子的独特之处,也是对历史、对人性最起码的尊重吧。作者:魏厚钱
- 上一篇:读《活着》读后感800字
- 下一篇:《越读者》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