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正文

读《七年知青岁月》有感1000字

读《七年知青岁月》有感1000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为我们再现了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描述了习近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这本书通过访谈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读后有三点深刻体会。

一、要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习近平在七年的上山下乡学习生活与老百姓生活、奋斗了七年,知道了什么是中国的实际,他真正把自己融入了人民之中。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不到两年时间内,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5大块坝地等。对无所事事的人来说,两年时间很漫长,但若想在两年内做出这么多大事实事,两年时间又实在太短。每件事情都不是特别大事,但是把所有事情集中起来就有很大很显著的效果。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之前村子里从未有过的事,每一件事都是便民惠民的事,每一件事都是身体力行、苦干实干做出来的事。充分体现了青年习近平苦干实干精神和勇于担当精神。习近平在艰苦时期的苦干实干,为百姓做实事,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解决了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

二、要懂得以包容之心待人

习近平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劳动,当时的政治身份是不好的,但老区人民没有因此而嫌弃他,而是关心帮助爱护,可能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和爱戴,也处于他们淳朴的人生境界,爱人,爱世界,世界才会爱你,朴实的梁家河人不会预料到,若干年后的今天,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七年的习近平。村里人都一致认为习主席是个“好后生”,现在听来可能觉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想想当时的情形,墙倒众人推,而这些朴实的农民用淳朴的心接纳了习主席,这对于一个长期处于被误解被压抑的孩子的心灵来说是多么可贵。1973年那里的农民积极拥护支持这个连共产党都不是的年轻干部领导的整队工作,圆满完成任务,这是习近平第一次从事政治工作,再后来担任梁家河村书记,老百姓也是积极支持他的工作,这样的知遇之恩也坚定了习近平以后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这里体现的淋漓精致。

三、要不忘来时初心

书中叙述,在陕北梁家河要过五个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观。过关的过程,是自己挑战和战胜自己的过程,更是自己升华的过程。这种过程中,必是有一种精神再一直支撑的。在老三届知青当中,习近平“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眼看着一起来的知青陆陆续续都走了,梁家河就剩他一个知青的时候,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学习、工作,一点也没有彷徨。读后感·这样淡定、从容地面对未来,是因为在艰苦岁月里,他已经把心留在了延安,决心无论自己的境遇怎样,都要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不辜负光阴、不辜负自己。就是这样的心态,这样的信念,让他从平凡的起点开始,走上了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我工作在基层社区,服务最基层的群众,直接面对的是社区里的居民、百姓们,和当时身处梁家河的习近平相比,我深知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更需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不忘初心与使命,脚踏实地,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读完这本书,对我干好工作,有了很大启发。

相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2000字